确定他们不是清廷的人便放他们入内。
刘进忠策马入内,却见这石桥盐场与他往日所见的盐场大不相同,各处盐场随处可见的盐灶只剩下很少一部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大大小小的盐池,盐场内也不见盐丁居住的窝棚,反倒是一排排整齐的木屋立在远处,还有几个水车模样的建筑竖立在海边,尚在修建之中。
“这石桥盐场用的是晒盐之法?”刘进忠有些惊奇,晒盐法早在明代就已出现,嘉靖年间便已经在天津长芦盐场进行易煎为晒,传统的煮盐法需要大量的燃料,生态破坏严重,而且煮煎出来的食盐杂质很多,品质难以管控,成本高昂,晒盐法得盐可数倍于煮盐之法,产量更高、品质更高,操作起来也更为简便。
但晒盐法也并非全无缺点,其一便是要对传统盐场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将盐灶改造为滩池,其次晒盐法先要纳潮,将海水引入蒸发池内,如今各处盐场通行的是二人柳斗提水灌池,但可想而知,两个人抡圆了胳膊淘海水,一天也淘不了多少。
而且晒盐法依赖于阳光,阴雨天气便无法进行,故而如今即便是施行晒盐法的各处盐场,大多还是晒煮并用,大多数的盐场,干脆还是用着老式的煮盐法,在刘进忠的印象中,石桥盐场也该是施行着传统的煮盐之法才对。
“现在是了!”刘国轩当起了解说员:“红营拿下碣石镇和陆丰县城后,发动全军和盐场盐丁对这石桥盐场进行了改造,短短几天之内,不仅将原本的盐灶改成了盐池,还给盐丁专门建了宿屋……”
刘国轩朝那些尚在修建之中的水车一指:“还有这些水车,是专门修建来纳潮提水的,相比于传统的柳斗提水,提水可多十倍有余,每次可提水近一百余亩,听说红营之后还准备建一座八篷风车,配合水车,可每次提水三百余亩……”
“将军!”刘进忠打断了刘国轩侃侃而谈的介绍,看着他的目光有些疑虑:“红营费这么大的力气改造盐场,难道是准备把这石桥盐场一口吞了不成。”
“潘先生说得冠冕堂皇……刘国轩有些无奈的一摊手:“潘先生说,这盐场里劳作的是盐丁、产盐的是盐丁,盐场改造,那些盐丁也是出了许多力气的,谁来管理石桥盐场,自然是他们这些盐丁说了算!”
“当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