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
不过,设计这东西可不容易,得考虑很多因素,比如能耗、安全性、成本……”
“我知道不容易,但咱们可以试试啊。阿权,你是学电子工程的,肯定有办法。
再说了,要是真做出来了,不仅能帮我,还能帮到所有像我这样的外卖小哥呢。”刘锦燃的话语中带着几分恳求和期待。
阿权想了想,最终还是答应了:“好吧,锦燃,你这个想法确实值得一试。
我会尽力帮忙的,但咱们得有个心理准备,这事儿可能没那么简单。”
挂断电话后,刘锦燃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他知道自己这个想法有些天马行空,但只要有一线希望,他就愿意去尝试。
毕竟,对于他这样的外卖小哥来说,顾客的满意就是最大的动力。
接下来的日子里,刘锦燃和阿权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研发工作。
他们利用业余时间,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讨论了无数个方案,甚至亲手拆解了几辆电瓶车,研究其内部结构。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遇到了无数的困难和挑战,
但每一次,他们都能凭借着对梦想的执着和对彼此的信任,一一克服。
随着冬日的寒风愈发凛冽,刘锦燃和阿权的研发工作也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他们的小屋里,堆满了各种电子元件、图纸和拆解下来的电瓶车部件,空气中弥漫着紧张而又兴奋的气息。
每当夜幕降临,昏黄的灯光下,两人总是围坐在一张破旧的书桌前,
头碰头地讨论着设计方案,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
“阿权,你看这个加热丝的布局,是不是可以再优化一下?这样既能减少能耗,又能保证加热效果。”
刘锦燃指着图纸上的一处细节,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严谨与专注。
阿权点了点头,拿起铅笔,在图纸上勾勒了几笔:“嗯,你说得对。
我们可以尝试用这种更高效的加热材料,虽然成本会稍微高一些,但长期来看,能耗的降低足以弥补这部分支出。”
两人的对话中,既有对技术的深入探讨,也有对市场前景的乐观分析。
他们仿佛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