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奇捋着胡须,不住点头:“陛下,朱由检此举尽显贤君风范。关注民生,致力于粮食增产,这是为大明的长治久安奠定基础。臣以为,应尽快派人学习化肥制作技术,在全国推广。”

    于谦神色激动,拱手说道:“陛下,这化肥的发明,是大明农业的重大突破。臣建议设立专门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负责传授化肥的使用方法,让更多农民受益。”

    杨溥在一旁附和:“陛下,我们还可以组织农业专家,根据不同地区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研究化肥的最佳使用方案,提高化肥的利用率。”

    宣德年间,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成立,派往各地传授化肥知识。江南鱼米之乡使用化肥后,一年两熟的庄稼产量大幅提升,粮仓充实。农民收入增加,乡村学堂增多,孩子们有了更多读书机会,文化氛围愈发浓厚。

    嘉靖位面

    西苑宫殿内,朱厚熜原本闭目养神,听到太监的汇报后,猛地睁开眼睛,脸上露出惊讶与赞赏:“这朱由检,有点本事!研究化肥,解决粮食问题,看来他还真能为百姓干实事。”

    徐阶微微躬身,神色恭敬:“陛下,这化肥对大明的农业发展意义非凡。臣建议选派各地的农官和有经验的农民,前往学习制作和使用方法,回来后在当地推广。”

    戚继光一脸敬佩:“好!有了这化肥,俺老家的地肯定能多打粮食。俺也得派些人去学学,说不定以后打仗时,军粮供应都更有保障了。”

    胡宗宪微微皱眉,眼中满是感慨:“陛下,朱由检心系粮食,研究化肥,实乃明智之举。这不仅能稳定民心,还能增强国家实力。臣愿协助推广,让更多百姓受益。”

    各地农官和农民学成后回到家乡,在戚继光的家乡山东,粮食产量提升,军粮储备充足,士兵训练时伙食改善,士气高涨。当地土匪听闻百姓粮食充足,前来劫掠,却被吃饱喝足、训练有素的士兵打得落花流水,地方治安得到极大改善。

    隆庆位面

    乾清宫内,朱载坖正审阅奏章,听到朱由检发明化肥的事儿,惊得抬起头,满脸震撼:“这朱由检,智谋过人呐!短短时间就研究出化肥,解决了粮食难题,对我大明发展太重要了!”

    高拱神色认真,上前一步:“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