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其他类型 > 黄帝内经爆笑讲解版 > 六元正纪大论第七十一(九)(3/11)
,在一年里头,刚开始那会儿,天气就开始玩儿起“高冷范”了,寒风那个吹啊,就像是冰箱里刚拿出来的冰棍儿,透心凉,心飞扬!这时候,大自然界的“杀气”——啊不,是那股子寒气,正悄悄地、慢慢地靠近咱们呢。

    老百姓们呢,这时候可得小心了,特别是身体右边的某个“小角落”,也就是现代医学说的“右腿足三里穴”附近,最容易中招,感觉跟被冻库的门儿轻轻拍了一下似的,冷得直打颤。为啥说是右腿呢?古人讲究阴阳平衡,初之气往往从右开始影响咱们的身体,就像是早上醒来,右手总是先摸到闹钟一样。

    说到这穴位啊,足三里,那可是咱们身体上的“暖气炉”,位于小腿外侧,膝盖骨下面大约三寸(别拿尺子量,就用手掌大约四个手指的宽度估算一下),再往外一寸(这次用大拇指的宽度)的地方。要是感觉那儿冷冰冰的,赶紧给自己来个“自助按摩”,搓搓揉揉,温暖一下,不然啊,寒气入侵,感冒、腿疼可能就找上门来了。

    说到治疗,咱们古代的老中医们可是有一套,他们可能会开个方子,名叫“温阳散寒汤”。这方子要是放在现代,咱们可以这么理解:

    首先,得有点儿“附子”来当大将军,大约10克吧,这家伙可是暖身的高手,能帮你把体内的寒气给“踢”出去。

    再来点“干姜”,大约15克,想象一下,干姜就像是冬日里的一把火,烧得你心里暖洋洋的,专治各种“心里拔凉拔凉”的症状。

    还有“炙甘草”,10克,它就像是和事佬,既能调和药性,又能给身体补充点甜甜的能量。

    最后,别忘了“桂枝”和“白芍”,各12克,桂枝像是太阳,温暖你的四肢百骸;白芍呢,则是温柔的月光,帮你缓解因为寒气导致的肌肉紧张。

    把这些药材放到一起,加水没过药材大约两厘米,大火烧开转小火,慢慢熬上个半小时,直到药汤变得金黄,香气四溢。这时候,趁热喝上一碗,保证你从脚底暖到头顶,连头发丝儿都透着股子暖意。

    不过啊,喝药这事儿,咱们也得悠着点,毕竟“是药三分毒”,最好还是听听专业医生的建议。毕竟,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就像吃火锅,有的人无辣不欢,有的人却只能点个清汤锅,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