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读书,纸墨笔砚一应供给。
哪怕家里一贫如洗,只要是个机敏聪慧的苗子,背靠宗族,就不可能会被埋没。
无论哪个宗族,能够长长久久的屹立不倒,子嗣后辈们都是重中之重。
甚至,王家还会资助一些并非本族,但家中条件艰苦,却颇有才名的学子。
以王家底蕴,施以恩情,也不需要对方报答。
除此之外,族中每年还会拨出一部分钱款,专门用于修桥铺路,方便乡里。
百年世家的声望,这么累积下来,王氏一族在梁州的名声,早已远扬。
那是梁州百姓们交口称赞的积善之家。
这次,三年一度的祭祖,还是京城嫡系长公子亲自回来,梁州这边的王氏族人们各个闻风而动,轮番前往拜见。
意要混个面熟,日后家中子嗣上京赶考,能多得一分照拂。
光是族老组织的家宴,几乎每一日都有。
王少甫十几年没回祖籍,自然也极给面子,但有宴请,绝不推辞。
自到梁州以来,他就没有一刻闲暇时间。
他要简单了解族里如今的情况,族人们的营生。
还要亲自去看族中的几所族学、田地、乃至一些重要的产业。
他们这样的大宗族,最要防的就是族人们打着京城有大官的旗帜,鱼肉乡里,作威作福。
这是此次回乡除了祭祖外,最紧要的目的。
见完长辈,见平辈。
另外,族中这一代学问好,有望考取功名的子弟们,不但要接见,还要细细指点一番。
都是本家人,遇见才学不错的后辈,赠上一两样见面礼,日后官场上相逢,自会比寻常的族人更为亲近。
如此忙过了几日,不知不觉就到了除夕。
往年祭祀是正月初一、十二、十五,一共三天。
但今年是三年一次的大祭,需要办十五日,从正月初一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
祭祖该准备的一应事物,族老们早已经备好,王少甫作为嫡系长公子,只要人到场,按照规矩流程,领着族人们祭祀即可。
算算日子,正是明日。
这会儿,王氏宗族的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