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战争被方铭州改变,大清除了淮军和北洋基本上没损失什么。
关起门可谓来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
去年底,随着李鸿章出任两江总督,离开紫禁城这个中枢。
紧接着淮军开始大规模的裁撤,庆军、盛军、铭军以及马部纷纷被原地解散。
除了聂士成统领武毅军,基本上淮军就没有成建制的军队了。
清政府有感淮军在朝鲜战场的表现,更是下了狠手。
而那位后世的民国大总统袁世凯投靠了孙毓汶,搭上了老佛爷这条线。
一下子成为继李鸿章之后的红人。
光绪二十年底,清廷“恫丧师,知募兵不足恃”,痛感“筹饷练兵为急务”。
为了维护其统治,开始仿效西法整顿旧军,改练新军。
广西按察使胡燏棻被委以重任,在天津马厂编练新军。
光绪二十一年春,浙江温处道袁世凯接任督练事宜,至此,淮军落幕,北洋新军崛起。
但是淮军作为统领一个国家国防几十年的武装团体,岂能束手待擒?
就是李中堂这时候说话都不好使。
大家都是有家有室的,砸了他们的饭碗,还指望他们乖乖就范。
李鸿章被调任两江总督除了为这次失败背锅还有就是为了坐镇南方,监督淮军的裁撤。
“六哥,你是让我们煽动那些裁撤的淮军闹事?”
方十二眼睛一亮,自己怎么没想到,任何朝代只要军队一乱,国家也稳定不到哪里去。
“滚,你能不能动点脑子。”方老六忍不住给了方十二一脚。
“你都看出来了,难道清廷那些人都是傻子吗?”
淮军的裁撤不是一蹴而就的,李鸿章有的是办法慢慢磨刀。
要说老李没点意见那是不可能的,这次战争,损失最大的就是他,北洋水师半残,陆军在朝鲜惨败。
要知道在这之前,淮军可是超过65000人的编制,现在呢?清廷只想保留四分之一。
“淮军大部分都是南方人,而南方自古以来就是文教中心。”
“现在来京城赶考的士子,哪个家里不是士绅。”
“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