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历史军事 > 快穿大明:开局被朱元璋抓壮丁 > 第578章(2/4)
,登州府现在的情况有点儿复杂。

    首先就是被调走了好几个知县。

    这个很好理解。

    朱重八那个老登早就看着大明的官老爷们不顺眼。

    毕竟大明朝的官老爷们属实有点儿太坑。

    贪些钱粮也就算了,关键是那些官老爷们是既贪又懒。

    即便是朱皇帝杀一批换一批,也不过是换汤不换药,效果十分有限。

    再加上大明朝堂和地方衙门都缺少官老爷也是事实,所以朱皇帝就算再怎么不爽也只能强行忍耐。

    可是有了宁阳县和登州府就不一样了。

    短短一年的时间里,朱重八那个老登已经从登州府里调走了四个知县再加六个县丞。

    四个知县算是平调,六个县丞却是实打实的升官。

    按照朱重八那个老登的说法就是,登州府的人手比较合用。

    除了不适合弄到朝堂上当牛做马以外,基本上没有其他缺点。

    然后,朱皇帝又从江南调过来四个知县外加六个县丞。

    这就让杨少峰的心里很是不舒服。

    一年抽几个,一年抽几个,本官这登州府是你朱重八的人才培养基地?

    其次就是登州府的晒盐事业。

    登州府的盐田事业发展远比杨少峰的预估还要快。

    因为已经有胆子大的百姓试着自己开辟盐田。

    而当百姓开辟出来的盐田成功产盐,并且达到登州盐课司和榷场课的验收标准,从而依靠榷场赚到了第一笔钱之后,百姓开辟盐田的风浪就开始愈演愈烈。

    对于登州府的百姓而言,利用盐田晒盐是一条赚钱的路子。

    但是对于杨少峰而言,百姓开辟盐田就意味着麻烦事要变多。

    比如说百姓之间争抢盐田。

    比如说百姓盐田的管理和税收。

    再比如说登州府的百姓会越来越有钱,随之出现的问题也会越来越多。

    除去这两点之外,登州府的道路,植树,从山西迁移过来的百姓如何安置,山区百姓如何发展果树经济,往登州复制罐头工坊等等乱七八糟的问题也变得越来越多。

    越想越是头疼,杨少峰干脆把招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