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谁想,凉州守军中,竟然有叛徒。
李幼良纵兵为匪,抢窦乐的商队。
李秀宁看过卷宗,很显然这是已经掌握了足够的证据。
李秀宁问:“舅舅,是在朝堂上弹劾,还是去剿灭?”
窦乐还在思考,杜依艺在旁说道:“臣下以为,明正典刑自然是最好的,不过既然是宗室,暗中处理也好,只是不能再有人出卖我们的情报,吐谷浑已经是我们的大敌。”
杜依艺罗列出许多。
哪怕拒绝了与西突厥和亲,但生意却依然还在继续。
可吐谷浑不做生意,干的就是明抢的事。
这对商队的影响是巨大的。
派兵护卫,那是要成本的。
可不派兵,再加有内奸,商队就会被抢,不但货物丢失,商队还会有伤亡。
李秀宁这时也说道:“舅舅,此时应当机立断,西去商队受损,死伤的都是忠勇之士。损失的钱财,都是打造军械的钱。”
打,肯定是能打得过。
麻烦就在于,李幼良是李渊的堂弟,亲堂弟。
窦乐心中很清楚,自己眼下有三个选择。
把这事告诉李渊,让李渊来解决。自己没麻烦了,可是呢,万一李渊心软,只罚不打,放了李幼良一命,那么买了自己国舅府投资券的人,难免会有想法,这会影响投资券的声誉。
杜依艺所说,明正典刑,确实是最好的选择。
可自己怎么样才能说服李渊,保证把李幼良给砍了呢?
如果李渊不同意的话,在自己的安排之下把大唐皇帝的堂弟给拉到菜市口给砍了,有心人一定会说,自己这个国舅狂妄无比,连皇亲都没放在眼里。
至于说什么朝堂上问罪,大理寺过审。
这些对于长安城的百姓而言,他们只会看到皇帝的堂弟,大唐的国舅,等等。其余的一切过程,无论真假,都不会入天下人的眼。
所以,最后一个办法,就是当这事没发生过。
却也必须经得李渊同意,暗中把李幼良给砍了。
窦乐突然想到,还有第四种办法。
那就是,设一个局,引李幼良入局,一但他再次与吐谷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