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一事,那个布菜的宫男倒是因祸得福,获得了皇帝的信任,甚至还慢慢爬上了大总管的位置,当然那是后话了。
皇帝也不知是出于赌气还是什么心态,愈发频繁地将这个给崔将军布过菜的宫男带在身边,像在有意识地提醒自己的臣子崔澜僭越的事实一般。
不过大家都很明智地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谁都不是傻子,大权在握烈火烹油的大将军崔澜的霉头,谁敢触?
不要命啦?
崔澜经此一役,军权、名望、势力都有了,越来越多人开始有意识向着永乐侯府这个庞大的利益集团靠近。
崔澜在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尽可能收拢着权力,等待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掀翻皇帝统治的那天。
皇帝不是意识不到崔澜的势力有点过于膨胀,她当然意识到了,只是无计可施。
皇帝想尽各种办法都没能把崔澜的军权收回来,甚至还请崔和做过说客。
崔和一概不理,他很清楚,作为一个膝下无子不讨妻主喜欢的正夫,他能依靠的只有母妹。
只要永乐侯府在,只要崔澜,他就倒不了,所以崔和怎么可能会帮皇帝。
皇帝心中恼恨,心里愈发厌恶崔和以及崔家。
可是又拿崔家没有办法。
崔澜发展势力,永乐侯府其她人也都没闲着,经商的经商,开书院的开书院,探听消息的探听消息。
这么多年的经营加上崔澜的带领、族人的努力,永乐侯府愈发如日中天了起来。
这次的皇帝可不敢往永乐侯府塞龙袍了,她怕崔澜真就掀桌子造反了!
但是没关系,崔澜可以自己塞。
京城里忽然多了一则皇帝要对某些大臣动手的流言,传得有鼻子有眼的,永乐侯府以及几个和永乐侯府不对付的勋贵都赫然在列。
皇帝勃然色变,想要制止流言,却没有丝毫效果,反倒愈演愈烈了,朝堂人心惶惶。
这日,一个向来跟崔澜不对付的大臣,“意外”在家中发现了一件明黄龙袍,吓得整个人瘫坐在原地,冷汗淋漓地傻了很久,才连滚带爬地跑到了永乐侯府。
“大将军救命啊!皇帝不仁,我愿倾尽全力簇拥大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