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御史台把杨文清给朕叫过来。” 明仁帝的声音中带着无法遏制的愤怒。
敬阳公公领了旨意,不敢有丝毫耽搁,麻溜地去御史台请人了。
三日之后,御史台的监察御史,袁御史被明仁帝点为巡抚前往青州郡去监督彻查厚垚陂之事。
三日后,明仁帝一道谕旨颁下,将御史台监察御史袁御史点为巡抚,命其即刻前往青州郡,监督彻查厚垚陂水利工程贪腐一事。奚昀听闻此讯,内心激动难抑,几欲跪地高呼 “陛下圣明”。
这位袁御史是杨御史亲手栽培出来的得意门生,性情古板,却刚正不阿,清廉如水,眼里容不得半粒沙子。有他出马查办此案,那些隐匿暗处、肆意妄为的贪官污吏,必将无所遁形,一个都逃不掉,只能乖乖束手就擒,接受律法公正的审判与严惩 。
等齐鸿之他们知道奚昀竟然胆大包天,一个人直接告状告到明仁帝面前时,皆是又好气又好笑。好气的是他如此莽撞,万一触怒龙颜,后果不堪设想;好笑的是他这份勇气和正义感,实在是让人佩服。
倒是李承胤知道后若有所思。忆起上回,明仁帝于夜阑人静之时,与朝中一众肱骨之臣促膝长谈。言谈间,提出改革完善官员考核制度、减轻赋税之举,欲为百姓谋福祉,振朝堂之清明。
李承胤听闻,心中却暗自思忖,这改革虽为利国利民之良策,但京都之地,各方势力盘根错节,利益纠葛错综复杂,若贸然推行,恐怕如巨石投入深潭,激起千层巨浪,掀起一场血雨腥风。
明仁帝圣心独运,将目光投向了那偏远的岭西郡。此地长久以来饱受贫穷落后之苦,贪官污吏横行,灾祸频发,宛如一块亟待雕琢的璞玉,正可作为改革的试验田 。
李承胤原先谋划以火药炸矿之法,试图破解岭西郡矿产开发的困境。明仁帝顺水推舟,将改革的千钧重担交付于他。在风云变幻的朝堂局势下,若李承胤能出色完成制度赋税改革大业,那无疑将成为储君的最佳人选。
李承胤躬身领命,一声长叹,道尽其中的艰难与苦涩。
岭西郡的状况是荆棘丛生,灾祸连年不断,是一片难以挣脱的泥沼。朝廷先前颁布的改革旨意,数月过去,依旧毫无起色。明仁帝此前派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