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静淑妃和文妃便是。”
皇帝说完这句话,转身就离开了。
望着皇帝离开的背影,皇后唇瓣动了动,似有话要说,最终还是没说出口。
等皇帝离开,李嬷嬷忍不住道:“娘娘刚刚怎么不开口?”
“奴婢瞧着皇上似有几分心疼娘娘的意思,只要娘娘开口,皇上或许就准了?”
皇后知道自己岁寿不长,如今半点没为自己盘算,反倒只想着替文妃和二公主谋个前程。
皇后想和皇帝求情,等她没了后,让文妃养二公主,却又怕被皇帝拒绝,绝了文妃养孩子的可能。
李嬷嬷其实不在意文妃能不能养二公主,她在意的是自个主子。
这件事办不成,皇后就总搁在心里熬着。
原本就不好的身子,再多思多虑,心血都要熬空。
皇后靠在床头,缓缓阖上眼眸,似将一身疲惫掩下,“那要是不准呢?”
“本宫和皇上就剩下这点情分了,若此番遭了拒绝,以后真出了什么事,又如何有脸面再求?”
“倒不如等本宫不行的时候,盼着皇帝几分怜悯,庇佑她下半辈子。”
正是因为太了解皇帝了,皇后才不敢有所求。
在皇后眼里,二公主得文妃教养是件两全其美的事情。
文妃能有个孩子当依靠,二公主也能有个慈和的养母,下半辈子都能安稳。
可皇帝未必这么认为。
皇帝挺看重情分的,故而会扶持她稳坐后位。
可皇帝也同样不看重情分。
皇帝会怜悯她,却半点不会怜悯和皇后一母同胞文妃。
否则文妃不会到如今都还未侍寝。
皇后曾经透露过等她归西后,让文妃养着二公主。
皇帝当时就没同意,只说以后再说。
皇后就知道皇帝其实心里还是不愿意的。
皇后想要替文妃和二公主谋一份前程,就只能用十年夫妻情分来求。
要么不求,要一锤定音!
李嬷嬷只觉得自家主子命苦,满腔的泪流到如今,竟只剩下心酸,也哭不出来了。
慈宁宫里,宫人们的日子也难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