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别人,就拿小雨来说,眼下她抛出的观点,我不太喜欢与之交流,因为“认知不同”所以没法交流,掰扯到最后就又会说这是“认知不同”。认知不同的问题,不是不可以解决,但是前提要看这种认知是符合逻辑,是非存在合理性,亦或经得起推敲。
当把所谓“不同认知”的东西拿出来剖析时,这存在争议的事情,又是否站得住脚,但是每当在论证的时候,如果的我认知确实有问题了,我会加以改进,但她有问题了,还是会归纳到认知不同上。
现在“认知不同”这四个字,已然成为了,很多不愿承认或不敢承认错误人的完美说辞。你说我不对,哪怕你拿出了证据,拿出了论证,依然可以用“认知不同”来解决。
“认知不同”有点被用成了贬义词,是可以贯穿到最后的强有力说辞,可以当做万能词来用了,这也是眼下流行的说辞了,也是最不要脸的说辞,一句“认知不同”就可以阻挡你无数的论证了,一句“认知不同”就可以遮挡住了自身的丑陋。
等想完这些,也到了和二姨她俩分开的时候,临别前又确定一下给二姨整堂口的时间。在和小雨也回到了店里后,又与之进行了简单的复盘后,便将她送回来了家。
早在最初的时,我很是享受和小雨一起复盘的那种快乐,但是随着一句“认知不同”,我已然不想在过多的交流,因为早期的我俩,是可以相互彼此消化对方的观点,理性的看待一些问题。
但随着我一次次的妥协之后,这种快乐不复存在了,很多时候我都要嘴上同意她的观点,我也懒得去论证了,因为论证到最后,她错了也不会承认,还会是那句“认知不同”。
当人与人之间存在“认知不同”的时候,其实是最好打破认知,和提升认知的机会,但是现在却成了伪装、逃避、虚掩等代名词了。
再者,还有一句更不要的脸的说辞,与认知不同相比较不遑多让,那就是“角度不同”。
就如比有一句非常流行的话:“一千个人的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确实是“角度不同”,但这也是观点,观点既是哈姆雷特的真实存在。
还有达芬奇画鸡蛋,他可以从一千个角度上,画一千个不一样的鸡蛋,这也是“角度不同”,这也是观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