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存在一种默契。
张天博靠近李思雨,关注着屏幕上的变化。他略微皱起眉头,对李思雨的设计思路有些担忧。
"李思雨,你确定这样的参数调整可以解决信号干扰问题吗?不会引入其他的副作用吗?” 张天博谨慎地提出疑问,他希望确保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稳定性。
李思雨停下手中的动作,抬起头来,面带自信地回答道:"我已经经过详细的分析和模拟,这个参数调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外界干扰信号的影响,并且不会引入额外的副作用。当然,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测试和验证。”
方程语也走到了屏幕旁,仔细观察着李思雨的设计过程。他微微点头,表示对李思雨的方法持支持态度。
"李思雨,我相信你的分析和模拟是可靠的。但是,我们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理论性能,还要关注实际环境中的各种因素。我们可以在实验室内模拟一些典型的干扰场景,来验证滤波器的实际效果。” 方程语建议道,他表现出对实践与理论结合的了解。
同时,张天博和方程语也投入到滤波器设计的研究之中。他们借助计算机模拟软件进行建模和仿真,通过调整参数和优化算法,不断探索最佳的滤波器结构。
在实验室里,一台台仪器和设备被精心布置着,搭建出一个小型的实验平台。李思雨、张天博和方程语亲自动手,将电路连接起来,准备进行实际的测试。
伴随着实验结果的验证,李思雨心中涌起一股成就感。她知道自己的努力和研究得到了回报,滤波器的设计方案正在逐步显现出潜力。
张天博和方程语看着示波器上的波形,满意地点点头。他们对李思雨的能力和决策表示肯定,并对实验结果充满信心。
"李思雨,你的设计真是太棒了!这个滤波器能够有效地抑制干扰信号,保持我们所需信号的质量。我们离成功又近了一步!” 张天博兴奋地说道,眼中闪烁着赞赏之光。
李思雨微笑着接受了张天博的表扬,但她并没有停下脚步。她清楚,在科学研究中,每一步的进展都只是迈向成功的一小步。
她继续思考着下一步的改进方向,并与团队成员分享她的想法。他们展开了一场富有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