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李如松很快就从祖承训在平襄之战的战报中,想到了办法。】
【虽然不知道,倭寇的状态为何不再像之前那么强硬,并且有求和谈判的意愿,那就和他们谈。】
【倭寇能利用假求和,诓骗祖承训与大明的将士,那么为什么大明就不能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所以,李如松需要一个人,去与倭寇进行交涉,为李如松集结大军,调运武器等,争取到一定的时间。】
【然而早在万历二十年(1592)八月的时候,大明朝廷在突然接到倭寇的来信件,请求能够再与倭寇进行封贡议和谈判的请求时。】
【兵部尚书石星,认为北西的宁夏之乱,由于蒙古人的介入,不知道何时才会被平定,要是双线开战,那么大明王朝的财政压力将是巨大的。】
【所以兵部尚书石星,也有意通过封贡的方式,结束这一场,本该不属于大明王朝的战争。】
【石星的这一意愿与想法,立即就得到了,众多大明儒生文官的认同。】
【毕竟,都是官场上的老狐狸了,明神宗朱翊均想通过战争等手段,提升大明武将的地位来抗衡他们文官集团,他们又怎会不清楚?】
【由于,倭寇之患的原因,大明王朝与樱花倭国之间的官方关系,似乎已经断绝了将近百年。】
【在此时的大明朝廷中,几乎没人官员,是能精通倭国语言。】
【兵部尚书石星认为,想要防止,上一次祖承训的错误再次出现,一定要有精通倭国语言的人,前去与倭寇进行交涉,要在双方谈妥之后,才能进行下一次的和谈。】
【但是,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该如何才能找到,精通倭国语言,并且适合前去平襄与倭寇进行谈判交涉的人?】
【突然,兵部尚书石星,灵机一动,忽然想到了大汉王朝时期的招贤榜。】
【于是,一张张招贤榜,很快就被大明王朝张贴了出去。】
【招贤榜张贴的内容,大致言道:如今朝鲜战事吃紧,倭寇来势汹汹,朝廷急需能与倭寇交涉之人。】
【若有精通倭语、了解倭情者,无论出身贵贱,一经录用,定当重赏,并授予官职,望有识之士踊跃报名,共为朝廷分忧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