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非常不喜欢杜如晦这话,可无法反驳,只能恨恨的瞪了眼杜如晦,最终将眼神眼神放向了李承乾的身上。
希望李承乾能够回答这个问题。
李承乾倒没有想过输的问题,除非史书是瞎掰的。
但这可能吗?
明显不可能,如此灭国之战,史书怎么可能瞎掰。
想了想措词,李承乾反问杜如晦道:“莱国公,你们文臣是真的担忧百姓生计,还是担忧大唐这场仗会输?”
“都有。”杜如晦也不虚假,直接回应道。
百姓生计关乎江山社稷,江山好了,他们臣子才会好,江山若不稳固,当官都当不稳。
若是大唐败了,赔款还是小事,一旦边疆战事败了,很可能威胁到长安城,到时大唐内部兵力空虚,突厥又是骑兵,想要召集援军都不是易事。
武德九年的渭水之盟就是很好的例子。
可李承乾却笑了,笑的很开心:“哈哈,莱国公,百姓生计,先不说大唐如今不缺粮食,就算是百姓缺粮,调十几二十万军队出来,大唐就无法种粮了?”
先不说大唐的府兵很多都是官宦子弟,就招募上来的府兵,他们家里都能够免除徭役和赋税。
怎么可能种不了地?
大唐府兵制也不全是独生子,基本上家中都是有兄弟的。
难道朝廷不知道吗?
这只是文臣不想打仗的一个借口。
李世民也是冷哼一声,明白这里面的道理。有时候只是不跟这群大臣们计较罢了,毕竟朝廷不能一言堂。
否则整个朝廷就没有办事的官员了。
杜如晦被李承乾这话一噎。
紧接着,李承乾继续说道:“行了,孤知道你们想说什么,后勤物资运送也是非常耗费粮食和民力的,需要招募徭役是不是?这样,这次出征突厥,孤不需要朝廷征发徭役,就由顺丰镖局来办此事,让他们运送粮食物资,如何?”
这
一群大臣又沉默了。
徭役都不需要了。
房玄龄和杜如晦忽然沉默的苦笑。
突然觉得面前的太子殿下是走一步看三步,原来顺丰镖局还能干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