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谬!失政之君,天岂顾之!天命垂青,在民心耳!察何进、灵帝之为,与今之虞世基、昏君之为,又是何其类也!我尝与长史玄成论过,‘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只从汉末与如今隋室的相像处,即可知,隋之亡也必乎!”
杜正伦等从吏,对李善道的这番议论大为佩服,俱皆应道:“将军以古为鉴,灼然高见!”
李善道哈哈一笑,再又将捷报瞧了瞧,越发高兴了,说道:“前闻魏公、司徒公引兵出洛口,还攻洛阳时,我就说了,魏公、司徒公定能大胜!我这话说过去,才几天?君等,捷报就来了啊!这一仗,魏公、司徒公是大胜啊!知仁,你即刻为我拟贺表,我要呈奏魏公、司徒公!”
杜正伦已得了李善道的正式任用,被李善道辟为了掌书记。
闻得李善道此令,杜正伦恭谨应诺。
这时,他们不在将军府,刚出城,正在往城南的大伾山北麓去。
杜正伦没法立即就开始写这道贺表,但也没有关系,他可以先做构思。——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其实反而更好,因为更能助於他在李善道面前表现他的才能,倚马千言,这可是大才之能!
他自托着下巴,信马由缰,渐渐地从落於后,构思贺表,不需多说。
今日李善道出城,是为了一件重要的事。
便是林虑山的头批铁,昨晚运到了。组建成已有段日子的匠营,今天总算是可以开工了。
应主掌匠营的王宣德之请,李善道今个儿是专门去匠营“视察工作”的。
匠营,需要打铁,烟熏火燎,响声不绝,不好安置在城近处,因就安置在了城南、大伾山的北麓。安置在这里,还有另外一个好处,即是山中林木茂盛,取木烧炭,以为燃料也方便。
李密在洛口城,与翟让等计议“及早还攻洛阳”,以及兵马还到洛阳,与段达等洛阳守兵交战,取得了捷报中的这一场大胜,进而取回了洛仓这一段期间,李善道在黎阳一天没闲着。
一方面,粮仓放粮这块儿,“按券领粮”之改革此措的落实、开展,他密切关注。
在落实的初始阶段,开头那几天,出现了一些问题。
管理上的人手还是有些紧张、有的饥民拥挤争抢,险些发生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