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母用的是崔家的密语,告知她,崔家如今的情形,皇帝对崔家的态度,对九娘的杀心等。

    末了,又问她的态度。

    母亲的信就更多了,大多说的琐碎之事。

    信里不曾提起崔家的事,只惦记着她的吃穿用度,明明她也知道崔家的情况,却半个字都没提,太子妃知道,母亲是不想让她左右为难。

    她看完信就收了起来,和其他家书放在一起。

    她知道太子有时候兴起时,也会翻阅一两次,若是少了信对不上,太子只怕又会开始怀疑。

    幸好,祖母的密语除了她之外,无人能看懂,寻常看起来就是一封普普通通的家书。

    太子妃想起祖母的话,眼里浮现浅浅的冷意。

    她还能有什么态度?

    该如何抉择,太子妃心里很清楚。

    同床共枕这么多年,她更清楚太子的脾性,也最早察觉出,他对行之和九娘产生了怀疑。

    丈夫和娘家,该选谁还用说吗?

    那可是她唯一的胞妹!

    丈夫没了可以再换,胞妹没了可就真没了。

    更何况,太子妃年长九娘许多岁,除却胞姐的身份外,看着她更像是在看女儿,也是在从她的身上拼凑出那个被深宫慢慢杀死的崔安宁。

    太子妃喜欢看到胞妹肆意张扬的样子。

    那是她一直艳羡,却始终没法成为的那种人。

    她无法活得这样肆意,但九娘可以。

    太子妃不容许任何人破坏她的天真和烂漫。

    她是在守护九娘,也是在守护自己。

    即便那人是太子,太子妃也绝对不会让步。

    太子妃性情温和乖顺,整个东宫无所不知,这么多年,她和太子两人都没有红过一次脸。

    太子不曾防范过她。

    更准确地说,太子不觉得需要防备她一个女子,在他眼里,女子做不成什么大事,他会防备弟弟,会防备外家,却不会防备自己的妻子。

    正因为他的轻视,给足了太子妃时间和准备。

    幸容就是她送给当今的人。

    名字是真的、年龄也是真的,只是经历略有些不同,简直天衣无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