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妃那个时候才意识到父亲的心已经不在她和母亲身上了,要说父亲多坏,倒也算不上,可他的心里实在太小,装了山水,装了抱负,装了好友和酒,很难再给她和母亲腾位置。

    太子妃那一日后彻底懂事起来,不哭不闹、不争不抢,更早懂得了什么叫嫡长女的责任。

    那时候太子妃和自己的表兄王四郎很要好,王四郎是太原王氏的子弟,也是王氏的侄子,他不擅长诗词,却懂得一些奇奇怪怪的本事。

    他经常和太子妃说种地。

    很奇怪,王四郎一个世家权贵,却偏偏种得一手好地,栽的花也漂亮,他偷偷带太子妃出城过一次,带她亲自挑选花苗,与那些摊贩讲价,最后教她该怎么样去种花,该怎么样种地。

    王四郎说得最多的就是民间疾苦。

    见她不明白,王四郎也不生气,带着她换上换上平民百姓的衣裳,领着她去乡野间亲眼看。

    他说,自古以来最苦的就是百姓。

    他说,有时候想不通一件事,明明我们这些世家子已经拥有了很多,为什么还想去抢别人?

    王四郎说的每一句话,太子妃都记在心里。

    他们经常偷偷去乡野间观察。

    最难的一次,他们遇上了下来找乐子的权贵,还是护卫们及时出来,方才及时阻拦住了他们,可即便如此,他们还是没有放过那个村落。

    那之后,太子妃才明白王四郎话里的意思。

    有的权贵自恃高人一等,随意剥夺人的性命,实在可恨,那些和他们交谈过,聊得很好的村民们,在下一秒,被权贵们屠杀得干干净净。

    他们那时候都还小,都没有阻拦的能力。

    直到现在,这个现状仍然没有改善。

    王四郎就是因为看到这点,才不愿意出仕。

    他说当官没意思,皇帝不肯变革的话,怎么说都无用,又怕当官当到最后迷失了自己本心。

    他说,还是现在这样最好,若是以后真有什么英明神武的好皇帝了,他再出仕,到时候年纪大了,让皇帝看着卖相也好,也信服不是吗?

    太子妃那时候板起的脸被他逗得噗嗤笑出来。

    自古以来皇帝请出山的都是名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