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府给郑芝龙示范了一下真正的藩国如何选择。
上位的武功确实太吓人了。
郑芝龙挺失落的,估计陆天明也会有一点点失落。
因为他能感觉到,上位至少有清洗九州的准备,震慑倭国百姓,报复大明沿海被劫掠的罪过。
突然没机会了。
一旦武士随自己,他们就属于五商了,会乐不思蜀。
就算以后面临清洗,那也不是战争层面的事,没什么意思。
郑芝龙拿出了陆天明给他的信件,在倭国的地位又高了一阶。
双方的朋友,做使者实在太合适了。
晚宴非常隆重,非常和谐。
德川家光手里翻看一支手铳,不停赞叹,“巧夺天工,巧夺天工…”
德川义直为首的御三家和朝臣看另一支,边看边说道,“好似我们也可以制作,但打响很难,制作一支手铳,至少需要两名工匠一年时间,且不一定能成功。”
老中立刻道,“不是手艺问题,是冶炼不同,我们制作毫无装备价值,等我们打造出来,天国有更加锐利的武器。”
郑芝龙听他们讨论,突然明白他该拿什么让众人看看,给亲卫传令,回船上把《九问》拿来。
林罗山看了一遍,立刻解释了他很多疑问,连着读了好几遍,忘记吃饭喝酒,大声朗读起来,最后总结说道,
“修内政、改税赋、倡新学、扬格物、练新军、重传承、摧桎梏…桩桩件件,实乃务实之道,何来魔将一说。
王侯将相志气消融,奋发之志长存于黎庶。天国即将爆发更强大的文明,军力、经济、税赋只是其中一项,盛世定会再次降临,倭国必须派更多的人去学习。”
郑芝龙眼神一亮,这老家伙总结的好,“林先生,贵师弟堀杏庵在京都讲学,非常喜爱左传,精通左传,听说他到余姚学习听讲,那应该认识段书恵,段大人如今是上位麾下巡抚,也许杏庵先生有同门之谊,到大明后可以去地方州县转转,实际观摩学习。”
“段书恵?好似没什么印象,听说过蕺山先生刘宗周,创慎独之说,开派大宗师。”
德川义直苦笑一声,“林师,一官是说我们应该带杏庵先生去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