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这些建设完成之后,我们就将不再是一个方方面面需要依赖列强,被列强剥削的孱弱大国了。”
顾同甚至代表统帅部,在一次内部会议中掷地有声,如是说道:
“我们正在朝着强国之路迈进,尤其是在军备和经济建设上的突破,实在是令人振奋!”
不仅如此,通过这些资金的支持,以海外华侨为代表的爱国商人们,不仅加快了国内工业建设的步伐,还积极协调海外技术的引入。
于是乎,大量的海外华侨工程师,技术工人,甚至是一些有志于援华反侵略的外国技术专家,也通过港岛这一途径,甚至是河内陆路,缅甸,进入到华夏大地,参与了各大工业项目的建设。
这些外国工程师,尤其是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后,活跃在欧美各国的反侵略人士,带来了大量的先进技术和经验。
南洋华侨商人们提供的资金,大量的先进设备和工程师们带来的先进生产技术,都将成为了推动华夏工业进步的中坚力量。
这其中,特别是在钢铁、化学工业和制造业方面,国府希望通过这些资金,设备和外国技术人才的帮助,大幅提升。
金陵的冶炼厂、机械制造厂、南昌的飞机组装厂,这些项目的顺利启动,几乎都离不开这些海内外技术人才的贡献。
随着工业化的推进,教育和培训体系也逐渐完善,大量的工程师和技术工人通过速成培训班,接受系统的训练。
许多曾经在国外求学的年轻人也纷纷回到家乡,为国家的重建和复兴贡献力量,金陵、南昌、武汉、申城等地的大学和研究机构,也因此迎来了大量的新生。
陈望看着这些,不由得想到了他所处的时空中,战争时期的教育奇迹,如今也正在上演
与此同时,来自美利坚和英吉利的贷款和军事援助也开始逐步落实。
通过统帅部与美利坚大使约瑟夫的交涉,最终达成了协议:美利坚将减少对日国的关键战略物资出口,转而向华夏提供一些急需的军备资源。
同时,顾同通过与英吉利和法兰西的外交谈判,成功地为国府争取到了贷款和军备援助,解决了华夏当前的燃眉之急。
这些贷款不仅解决了华夏当下的财政困境,也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