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法三国的大使们虽然表面上展现了友好的姿态,但背后隐藏的利益博弈和权力斗争,正如顾同所预料的那样。
于是乎,他们最终还是选择了与华夏达成协议。
而在这个过程中,陈望不仅展示了出色的外交手腕,还在顾同的指引下,参与了几乎所有的关键决策。
当然,外部的成功并没有让他们在华北的军事部署上,有所松懈。
顾同深知,他们虽然通过外交获得了相对有利的条件,但只有强化军事力量,才能真正确保华夏的未来。
随着外交战线的逐步稳固,陈望和顾同迅速转向国内军事部署的调整和加强,特别是在黄河防线的部署问题上,统帅部已经做出了明确的指示。
与此同时,全面强化新编第一兵团,提升其综合作战能力,确保能在即将到来的战斗中,占据优势,也成了统帅部的重点工作。
陈望在统帅部的会议中得知,自己即将担任重组的“第一兵团”总司令,而这一兵团将成为未来松江战场的重要支柱。
在统帅部的重组计划中,第一兵团的编制与装备配置被视为未来战斗的关键。
顾同和陈望深知,面对日军的强大军力,只有通过精细的编制和先进的装备,才能确保兵团在未来的战斗中占据主动权。
当然,说到底,“第一兵团”还是借鉴了德军编的制模式,每个师不仅在兵力规模上保持高度精干,而且在装备和战术配备上,都力求做到最优化,以实现战场上的超常表现。
“这一次,第一兵团的重组,不仅是兵力的扩充,更是战力的提升。”
顾同顿了顿,对陈望继续说道:
“统帅部决定,第一兵团下辖三个军——‘新一军’下辖三个师,另外两个军各下辖两个师,此外,统帅部还决定设置重炮旅、装甲旅和特战旅等新型部队。
重炮旅和装甲旅,将会成为兵团突击,与日军重武器的核心力量,给日军带来他们无法估量的威胁。”
陈望深知顾同所言不虚。根据统帅部的计划,虽然第一兵团下辖的军队数量并不庞大,只有七个师,十万人马,但每一支部队的装备和训练,将达到早已经史无前例的,最先进的标准,特别是在炮兵和装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