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各式口径火炮炮弹生产难易不同,无固定产量,随需要生产。
不过,在九一八事变中,日本关东军袭击了沈阳,侵占了东三省兵工厂,将厂内存放的武器弹药劫走,并把工厂作为侵华日军的野战兵器制造厂。
在三十二年十月,由日本财阀投资二百四十万日元进行扩建,并改名商办株式会社奉天造兵所,工厂不断扩充,建立枪、炮、枪弹、机工、火药等6个制造所。
到这个时候,日国还在沈阳城南孤家子开辟新址,建立无烟药厂,将原东三省兵工厂火药厂并入。
此时,机器设备逾万部,职员1200多人,工人3万余人,为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下的极盛时期。
如今,陈望通过系统积分兑换的“第一综合兵工厂”,很明显比日国扩建后的所谓“奉天造兵所”,规模更加庞大。
这意味着,他的兵工厂的生产能力将远超常规的军工基地,并且可以根据战局的需要,灵活调整生产内容。
换言之,他现在最关键的问题,就是缺少熟练的军工技术人才!
陈望的目光继续往下看去,还一边在心里默默盘算道:
“那我这第二综合兵工厂,倒是跟原本的第二十一兵工厂差不多啊!
若是这样的话,那直接从金陵兵工厂调人来就可以了!”
在陈望原本的那个时空历史上,“双七事变”之后不久便爆发的松江抗战,并没有当前的胜利。
在申城沦陷后,日寇向内地纵深进发,金陵形势危急,国府很快便宣告西迁陪都重庆。
当时,为了保存国统区的兵工生产能力,支持抗日战争,国府于三十七年九月,首先决定将金陵兵工厂的子弹厂,西迁重庆。
在当时的艰难情况下,短短三个月后,金陵兵工厂的子弹厂,便在重庆复工生产,后改称第二十工厂。
接着,十一月的时候,金陵兵工厂又全厂接到西迁命令,以金陵兵工厂为代表的这次大搬迁,是华夏工业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工业大迁徙。
但由于当时局势相当紧张,各方面的准备都很不足,搬迁工作仓促上阵,给搬迁工作带来了巨大困难。
在整个搬迁工作中,整个金陵兵荒马乱、人心惶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