虑并非没有道理,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会放弃自己的计划。
“你们说得都有道理。”顾同缓缓说道,低头思考片刻后,再次道:
“但你们忽略了一点,陈望的成长速度,是令人难以想象的。以往我们可能会因为他年轻、资历浅而有所顾虑,但他在临沂一战中的表现,已经可以让所有人刮目相看了。
这一点,你们清楚,别人其实也一样清楚,不要以为其他人是傻子!”
说着,顾同的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随即又道:
“实际上,统帅部已经开始考虑让陈望接管第三次松江会战的指挥。虽然他是从战斗中迅速崛起,但这种快速的升迁,可能反而是对他最好的磨砺机会。
而且,他有‘新一军’这支王牌部队的支持,这支部队的战斗力是经过验证的。”
汤伯沉默片刻,终于开口道:
“顾长官,若陈望只是担任司令,那还好说,但如果是全面接管整个战线的指挥,那就必须考虑他能否处理好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毕竟,那些师长,军长或许服气,可是像朱总司令,陈总司令那样的资深指挥官,还未必愿意听从他一个年轻人的命令。”
与此同时,宋廉的眉头紧锁,显然对于顾同的决策并未完全认同。
他依旧有些不解道:
“顾长官,您说得对,陈望的能力无疑是突出的。但‘新一军’的恢复是第一步,陈望作为一名年轻的将领,资历始终不足。”
在这个复杂的战争形势下,陈望的快速崛起谁也无法否认,更无法阻挡。
但要怎样平衡他的快速成长与战场指挥的可控性,却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
……
夜幕下,北平的日军华北司令部依旧灯火通明,空气中弥漫着焦虑与紧张的气息。
日军虽然暂时稳住了局势,但随着国军的崛起,华北战场的形势越来越严峻。
寺内寿坐在司令部的长桌前,眉头紧锁,而板垣四郎和矶谷廉,以及他们手下的参谋们,正在激烈地讨论接下来的防御战略。
司令部内,气氛压抑而沉重,每个人心中都清楚,接下来的决定,将关系到整个华北战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