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线,亲自指挥围歼鬼子第十师团。
但陈望又不傻,他自然能看得出来真诚的邀请和虚假的邀请。
这两人的话里话外,实际上都是让自己不要回去,但是又想自己给他们提供一些战略指导。
毕竟,东线的胜利已是铁板钉钉,而如果西线的战斗失败,那他们的面子可就丢尽了。
因此,这两人心里暗藏的目的,也就显而易见了。
他们一方面,希望陈望能为西线的战局提供指导,避免再出现像东线那样的意外,另一方面,又希望能够借此机会“借力打力”,让自己站在更高的位置。
“这两个人,果然是老狐狸。”陈望不禁冷笑了一声。
但他并没有急于回电,而是耐心地分析局势,权衡如何应对这场“政治斗争”。
而后,他自然没有答应指挥西线战斗,也没有立即承诺提供战略意见,而是巧妙地回了一封电报:
“支持李长官和汤司令围歼赖谷支队的作战计划,但第十师团的情况,恐怕不容小觑,重创其战斗力不难,但要围困住它,难度恐怕很大。”
电报的内容简洁明了,直击要点,但巧妙地避免了明确表态。
通过这种“半推半就”的方式,他既保全了自己的立场,又巧妙地回应了两人暗中的试探。
不过,陈望知道,自己这样回电,并不代表一切。
汤伯和李仁的急切,正好表明了他们心中的不安。尤其是汤伯,显然有意借此机会树立自己的战功。
而李仁则更在乎如何能够通过陈望的支持,确保自己在战后能够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看来,局势比我想的还要复杂。”陈望自语道。
不过,他心里此时也已经有了计划。
此时,胡琏、周品和万煌等人也走了进来,陈望便顺势向他们讲述了自己对当前战局的看法,尤其是对西线战局的预测。
“西线这么多的兵力,汤伯的第二十军团也在其中,怎么会一个鬼子的第十师团都对付不了?”胡琏闻言,当即皱眉道。
“因为他们彼此之间并不信任,所以谁都不敢用全力。”
陈望目光深邃,缓缓说道:
“要是前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