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浩也接口道:
“赖谷支队虽然人数不多,但毕竟是日军的一个核心力量,必须尽快解决。
只要他们在台庄一带滞留,我们的行动将受到更大的限制!”
汤伯点了点头,表面上显得十分同意,但心里却在权衡着如何巧妙地牵扯上陈望,借助后者在东线的强大战绩为自己“铺路”。
东线的胜利不仅仅是陈望的战术成就,更加巩固了他在整个国府军中的地位,而这种地位的上升,势必会对李仁的影响力产生威胁。
汤伯正是从这一点上看到了机遇——如果他能在西线的战局中主动出击,与陈望建立起一定的联系,那么当战后划分功劳时,自己将占得先机。
想到这里,汤伯在心中不禁冷冷一笑。
李仁虽然在军中位置极高,但正如他所说,李仁总是显得有些“急功近利”。
而自己则可以利用这种性格缺陷,巧妙地引导局势,确保在最终的权力斗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参谋长李庆元在得到长官的肯定之后,接着提议道:
“司令,我们现在是否应该先利用一两天的时间,稳住阵地,等待日军进一步部署,争取再做一次较大的战略调整?”
李庆元的建议中带着明显的谨慎,而且话里有话,他实在是太了解汤伯了。
汤伯微微一笑,从善如流地点了点头道:
“就按你们商讨的来,暂时不急。参谋部给我准备一份详细的作战方案,等到日军再次空袭之后,我再做决定。”
汤伯心中再度充满了自信,他知道自己在这场战斗中的角色不容小觑,尤其是在李仁如此急切的情况下,他更应该稳住阵脚,不露声色地行动。
而关于如何借此机会拉拢陈望,自己也已有一番打算——如果能够在西线展现出一定的实力,不仅能稳住李仁,还能在未来的战局中更好地与陈望合作,争取最大利益。
参谋们见汤伯如此决断,当即应声敬礼,吩咐下去各自着手准备。
陈望坐在临时指挥所内,仔细阅览着手中刚刚收到,分别来自第五战区司令部和第二十军的两份电报,眉头微微蹙起。
汤伯和李仁的电报出奇一致,表面上都是在请求他赶紧赶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