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中带着一丝不满。随后,他轻轻睨了一眼一脸平静、不喜不悲的杜筠婉,目光中透着几分好奇。
紧接着,他便随意地看向他处,好似漫不经心地悠悠说道:“不愧是杜司业的女儿!”
他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分量。
只这么一句话,台上台下所有人的目光皆齐刷刷地瞅向杜筠婉这边。那一道道目光中,有好奇,有羡慕,有嫉妒,也有探究。这一下子,杜二小姐的名号如同疾风一般传遍了整个场地,人尽皆知。
当然,此时杜筠婉还没有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她只是觉得众人的目光让她有些不自在,却未曾想到,从这一刻起,她的名字将会在各种议论和传言中被反复提及,她的一举一动都可能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
诗会结束,而那令人振奋的余韵却仍在空气中弥漫。在众人的积极响应下,一笔笔善款如涓涓细流,汇聚出一个难以置信的量。随后,它们被换成了一车车堆积如山的粮食和衣物、药品,那场面甚是壮观。
只见一辆辆满载的马车整齐排列,粮食袋子高高摞起,衣物包裹堆叠如山。车队的长度竟整整绵延了两条街巷,远远望去,仿佛一条蜿蜒的巨龙伏卧于地,蓄势待发,准备送往各个难民署。
沿途百姓纷纷驻足围观,人潮涌动,熙熙攘攘。交谈间,诗会的盛况如同一幅生动的画卷在众人的口中徐徐展开。杜司业的二女儿是如何一马当先提出为难民筹措善款之事,更是被添油加醋地描述着,细节愈发丰富生动。
“杜二小姐?可是那个‘彪悍花娘’?”一个年轻的后生满脸疑惑地问道,声音里带着几分不确定和好奇。
“什么‘彪悍花娘’!这般善举怎会是一个乡野丫头能做出来的。”另一个中年男子立刻驳斥道,他眉头紧皱,脸上满是不满的神情。
“就是!当初那‘王李相赠’之事闹得沸沸扬扬,想来也是杜二小姐在惩恶扬善。有勇有谋,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啊!”一个卖菜的老汉绘声绘色地说道,手中的秤杆都忘了放下。他一边说着,一边手舞足蹈,仿佛当时的场景就在眼前重现。
“这次绢花榜也快出榜单了吧?想来这杜二小姐如此菩萨心肠,也一定是个心灵手巧的姑娘!我觉得啊,太子妃人选非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