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峰的摩托车“突突突”地行驶在村里那蜿蜒又带着泥土芬芳的村道上,车轮碾过细碎的沙石子,发出轻微的“沙沙”声。
这穿村而行的动静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很快在村里传开了,很多人家都知道肖峰回来了。
那些家里有老人的人家,老人们像是约好了似的,纷纷从屋里走了出来,站在自家门口的阳光下。
阳光暖暖地洒在他们身上,勾勒出他们或佝偻或挺拔的身影。
他们眯着眼睛,看着肖峰骑着摩托车渐渐靠近,脸上立刻绽开了如菊花般灿烂的笑容,热情地打着招呼。
一位头发花白、满脸皱纹的老爷爷,双手背在身后,扯着嗓子喊道:
“肖峰,你回来了啊!你这摩托车骑得挺带劲呐。”那声音带着浓浓的乡音,透着质朴和亲切。
旁边一位穿着碎花布衫的老奶奶,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连忙说道:
“哎呀,肖峰,你看着白胖了。在京城那地界,日子过得不错吧,都养出肉来啦。”
还有一位拄着拐杖的老大爷,颤颤巍巍地往前走了两步,关切地问道:
“肖峰,你家媳妇和娃娃还好吧?娃娃有没有长高呀,媳妇身体咋样?啥时候带回来我们都看看。”
另一位老婶婶,一边拍打着身上的灰尘,一边大声问:
“肖峰,你妈在京城好着没?她可是咱们农村人,进了京城,你可得照顾好她哟。”
村道上的老婶婶和爷爷奶奶们,就像一群热情好客的主人,看见肖峰过来,你一言我一语地大声喊着问。
那热情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在村子的巷道里回荡,仿佛是一首欢快的乡村交响曲。
肖峰骑在摩托车上,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他慢慢地一边前行,一边热情地打着招呼。
遇到熟悉的长辈,他会特意放慢速度,提高音量回答:
“大爷,我回来了,家里都挺好的。”
“奶奶,我这是在京城吃得好,所以白胖啦。”
“娃娃长高了不少呢,媳妇身体也硬朗。”
“我妈在京城好着呢,您别担心。”
就这样,一个上午的时间,肖峰骑着摩托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