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巴巴地羡慕别人。
而且,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在社里的地位也远不如在其他地方那么高,创作时的积极性和成就感也大打折扣。
不过,真正的大师在青岛出版社的待遇却截然不同,堪称天差地别。
江卫民亲自为大师撰写剧本,给予创作上的全力支持。
稿费方面,更是以每幅50元的高价支付,这在业内是相当罕见的待遇。
青岛出版社有幸拥有这样一位大师,这位大师还是在未平反之前就被邀请过来的。
在青岛出版社的岁月里,他全身心投入创作,尽心尽力完成了两部作品,如今虽已封笔,但仍留在社里安心养老。
闲暇之余,他还会凭借自己丰富的经验,帮忙审审稿,给年轻创作者授课,将自己的技艺和心得毫无保留地传承下去。
当然,大师毕竟是凤毛麟角般的存在,他们在各自的城市都是备受尊崇的瑰宝,
在当地经营多年,人脉深厚,资源丰富,轻易不会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
而且,大师们功成名就,大多不缺钱财,对他们来说,创作更多是出于对艺术的执着和热爱。
青岛出版社能拥有这样一位大师,某种程度上确实是得益于特殊的时代背景,像是捡到了一个大漏。
在那个特殊时期,机缘巧合之下促成了这段合作,让青岛出版社拥有了这张珍贵的“王牌”,为出版社的发展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艺术影响力 。
经过数年的持续发展,青岛出版社独特的商业化制度与浓厚的商业氛围,正悄然改变着连环画创作的格局,
也致使如今出版社所绘制的连环画与其他出版社绘画的连环画呈现出一种较为割裂的状态,风格差距愈发明显。
在当下,诸多出版社依旧依赖老一辈创作者支撑着门面。
这些老一辈创作者的编剧思维,仿佛被时间定格,仍旧停留在旧有的时期。
面对江卫民开创的全新绘画形式,他们中的很多人既不想去学习,也不愿意做出改变,甚至在尝试之后发现难以掌握。
这并非是他们不够努力,而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创作习惯和思维定式,使得他们在面对新事物时,难以迅速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