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1991 > 第944章 谈个合作(3/4)
德国的生产线,每分钟也只能生产150米。

    靠着独树一帜的技术,投产两年,薄膜厂的产值就达到了400万人民币,挣钱就跟印钞票一样。

    之后,叶文贵又创办了包装材料厂,蓄电池厂,微机仪器厂,办一个火一个。

    80年代,当普通人还梦想成为万元户的时候,叶文贵已经坐拥千万资产。

    叶文贵名下的金乡包装塑料厂还是华夏最早发现股票的民营企业之一。

    1987年,全国评选出了100名优秀农民企业家,只有叶文贵一个人缺席了。

    因为当时,叶文贵已投入一场造车传奇,抽不开身,也没兴趣领什么农民企业家奖。

    那一年,马思克还是个小屁孩。

    后来被认为造车狂人的李叔福,还不敢想造车这件事。

    至于造车的理由,叶文贵觉得13亿人口的大国,居然连一个自己的轿车品牌都没有,太可怜了。

    由于汽油车,外国企业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很难超越。

    而电动车,全世界都没有特别成功的,所以叶文贵选择造电动车。

    就这样,初中毕业的叶文贵,熬了几个通宵,读了几本相关的书籍,又从全国招揽了一大批技术人才,开始了造车传奇。

    仅仅六个月时间,一台叫叶丰号的白色电动汽车就造出来了。

    充电八小时,行驶200公里。

    随后,叶文贵前往美国考察,发现纯电动汽车,电池寿命短,续航能力差的问题难以攻克。

    回国后,叶文贵调整研发方向,从电动转向了混合动力。

    1990年4月,叶文贵推出了叶丰2号。

    一辆真正意义上的混合动力汽车,得到了国内外技术人员的肯定。

    推出叶丰2号不久,叶文贵收到一个好消息。

    叶丰1号被评选为国家级新产品。

    成为新华夏成立四十年来,温市的第一重大科研成果。

    至此,叶文贵已为造成投入上千万人民币。

    一直不缺钱的叶文贵,开始感觉到巨大的资金压力。

    尽管如此,但接连而来的认可,让叶文贵相信造车能够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