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得罪内官。
在这深宫内,内官虽然地位不高,但他们时常侍奉在皇帝左右,若是得罪了他们,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在皇帝面前进谗言,给自己招来麻烦。
紫宸殿上,气氛庄严肃穆。
新科进士们身着崭新的官服,头戴乌纱帽,整齐地站成几列,心中既紧张又兴奋。
嘉佑帝端坐在龙椅上,目光平和而威严,扫视着殿下的新科进士们。
他微微点头,面带微笑,说道:“众卿家今日能高中进士,皆是才学出众之士,朕甚感欣慰。从今往后,你们便是朕的股肱之臣,国家的栋梁之才,当为朝廷效力,为百姓谋福。”
嘉佑帝看着站在最前列的状元郎徐子建,身材挺拔,相貌堂堂。
徐子建上前一步,恭敬地行礼,声音洪亮地说道:“陛下圣明,臣等承蒙陛下厚爱,得以高中。日后定当殚精竭虑,不负陛下期望,为大周的繁荣昌盛鞠躬尽瘁。”
嘉佑帝看着徐子建,眼中露出赞赏之色。
不愧是他挑出来的新科状元,言行举止都透着一股不凡的气度。
嘉佑帝说道:“好,朕相信卿家有此才华与抱负。愿卿家在仕途上一帆风顺,为朕分忧,为百姓解难。”
随后,榜眼、探花等新科进士也依次上前,向嘉佑帝表达自己的忠心与抱负。
嘉佑帝一一倾听,不时点头鼓励,还询问了一些关于治国理政、民生疾苦的问题。
新科进士们纷纷从容作答,展现出自己的才学和见识。
苏辙在回答问题时,条理清晰,见解独到,提出了许多关于减轻百姓赋税、加强地方治理的建议,得到了嘉佑帝的称赞。
苏轼虽然殿试名次不高,但在回答问题时,妙语连珠,言辞间充满了对国家和百姓的关怀,也让嘉佑帝对他印象改观不少。
面见结束后,便是期集跨马游街和琼林宴。
新科进士们退出紫宸殿,嘉佑帝赐给每位进士一件绿袍,一双新靴,表示接受他们进入官场。
这也是太宗年间留下来的惯例。
新科进士们接过绿袍和新靴,心中满是激动。他们小心翼翼地将绿袍穿上,将新靴换上,仿佛这不仅仅是一件衣物,更是一份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