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王,求贤而听之,择善而使之。法不足以有行也,改之而已;人不足与有明也,作之而已。以守位则安,以理财则富,以禁过则听,以讨罪则服,以交鬼神则飨,以来蛮夷则格,以上治则日月星辰得其序,以下治则鸟兽草木得其性。朕夙兴夜寐,心庶几焉,而未知所以为此之方。子大夫其各有所闻,为朕言之。朕即位于明道二年,行义政事之失,加于天下多矣,往者或不可救,来者尚可图也。以所见言之毋隐。”
徐子建心中暗自思忖:这题目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既要言之有物,又绝不能过分针砭时弊,毕竟主旨是要向嘉佑帝展现自己的忠心。
他深知,在这夺嫡之争暗流涌动的朝堂,唯有忠于嘉佑帝,忠于齐王的人才是真正的自己人。
不过他本来就是嘉佑帝的心腹,倒是没有这方面的顾虑,这次殿试只需要尽情发挥即可。
他思索片刻,便开始挥毫泼墨。
他写道,令圣上实乃贤明君主。
黄河之祸由来已久,并非大周朝之过,大周朝反深受其苦。
而嘉佑二年,陛下下令加固修复河堤,此后数年,洪水再未泛滥,此乃有功于天下之举。
他的笔下,仿佛再现了当年黄河泛滥的场景,以及嘉佑帝为治理黄河所做出的努力和决心。
再者,为了大周与辽国的和平,陛下选择隐忍,增加岁币,看似退让,实则是为了休养生息,为国家长远发展考虑。他深知,在当时的局势下,这是一种无奈而又明智的选择,体现了嘉佑帝的深谋远虑。
还有,陛下大力提拔贤臣,对士卒重赏,此举奠定了大周文治武功的基础。他列举了一些被嘉佑帝提拔的贤臣,以及他们为国家做出的贡献,展现了嘉佑帝识人之明。
更值得一提的是,陛下组建登州水军,成功压制辽国,拓土百里,为收复燕云十六州奠定了坚实基础。
他对嘉佑帝的这一举措赞不绝口,认为这是嘉佑帝英明神武的体现。
同时,徐子建还提出了自己在会试中《平戎策》的观点。
他认为,应当收复河湟陇右之地,在那里建立马场,招募西羌精锐,与朝廷军队夹击党项,逐步蚕食横山之地,如此,大周边疆可固,国力可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