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子建结交:“秦州,王韶见过公明兄!徐兄,刚刚听闻你写《平戎策》之名,不知能否有幸听徐兄详细讲讲?”
徐子建看着,王韶身着一件褐色的长袍,显得英气勃勃。
他知道这王韶虽然是文人,实际上却是文武双全之才。
徐子建看见围在自己身边的中榜学子不少,于是对众人拱手道:“诸位,相逢即是缘,今日咱们一同上榜,不如赏脸由徐某做东请大家一同到樊楼喝一杯如何?”
“请!”众位学子知道徐子建前途无量,自然愿意和他结交。徐子建也打算和这些未来同年打好关系。
贡院周围,天下举子们议论纷纷。
公明书院因为徐子建等人的出色表现,在汴京名声大噪。
不少落榜的学子,心中暗自决定,要转学去济州公明书院,期望能在那里得到更好的教导,提升自己的才学。
樊楼,作为汴京最繁华的酒楼,今日迎来了这一群意气风发的少年才俊。酒楼雕梁画栋,朱红色的柱子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楼内灯火辉煌,热闹非凡。
众人来到樊楼的雅间,刚一坐下,便有伙计热情地前来招呼。
伙计身着蓝色的布衫,系着白色的围裙,脸上洋溢着笑容,说道:“各位公子,请问要点些什么?”
徐子建笑着说道:“今日能与诸位兄弟一同在此,实乃人生一大幸事。来,先上几壶好酒,再把樊楼的招牌菜都来一份!”他的声音爽朗,充满了喜悦之情。
不一会儿,酒菜摆满了一桌。
桌上摆满了各种珍馐佳肴,有香气扑鼻的烤鸭,色泽红亮的红烧鲤鱼,还有精致的点心。
酒壶里的美酒散发着醇厚的香气,让人闻之欲醉。
徐子建端起酒杯,站起身来,说道:“诸位兄弟,今日会试结果已出,无论名次如何,大家皆是凭借自身才学走到这一步,值得庆贺。这一杯,敬大家!”
众人见徐子建如此谦逊,不由得对他心生好感,纷纷起身,举杯相和,一饮而尽。
酒杯碰撞的声音清脆悦耳,仿佛是他们青春的赞歌。
苏轼放下酒杯,笑着说道:“公明兄,此次你夺得会元,实至名归。尤其是那篇《平戎策》,当真是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