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子建带着顾廷烨和曹盖两人来到评判房门外。
“见过世子!”
“见过诸位评判大人!”
……
徐子建随手抬起,自己刚刚写的两首小词,朝欧阳修几人拱手道:
“小子,两首小词已经作好,请各位大人评鉴。”
徐子建话音刚落,手里两张宣纸就被欧阳修和晏殊抢走了。
动作之快完全不像四五十岁之人。
落后一步的杨无端,只好叹了一口气,坐回原位。
过了好一会,欧阳修才放下手中的《破阵子为狄公赋壮词以寄之》。
他看了向徐子建的眼神有些复杂,这徐子建之才确实天下少有。
可是对待武人的态度上,似乎有些暧昧,这可不是一件好事。
关于狄青被贬的事情很复杂,可不是简单的御史构陷这么简单。
其中涉及到的复杂的朝堂斗争。
“这词虽好,可是写出来后可是会得罪很多人的!徐公明你可想好了?”
欧阳修好心提醒道。
“小子敢写出来,自然不怕后果!
古人言,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徐子建恭敬回答道。
徐子建敢说这些话自然是有底气的。
他可不是被人随意贬谪的辛稼轩。
而是掌控统领荆王卫的荆王参军,注定权倾大周的“东厂”厂公,阳谷开国县男--徐公明。
手上没剑和有剑不用是两回事。
欧阳修看着,一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徐子建,叹了一口气。
少年人,过刚易折。
罢了,这大周朝的天,还没轮到那些小人做主,老夫想必能护他一些年。
欧阳修将徐子建的这首小词轻轻放下,交给杨无端。
另外一边的晏殊,看着徐子建的那首《满江红·老子今日》,抖着胡子激动地夸赞道:
“好一个,老子今日!
好一个,狂傲的徐公明!
小小年纪就有提军十万,收复燕云十六州之志!
壮哉,大周美少年!”
徐子建这首《满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