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以后好好读书考上科举不是问题。”
包拯思索了一会儿,觉得两人说得有道理,于是放弃了继续谏言。
的确,没必要把徐子建一下子捧得太高,省得出现“伤仲永”的情况。
这下文官们满意了,徐子建在他们的“帮助”下得了爵位,但又不太高,正是最适合拉拢的时候。
嘉佑帝同样对这个结果挺满意,毕竟徐子建可是他留给荆王的人才,要是升得太快了,以后恐怕功高难赏。
下朝后,包拯和欧阳修两人陪着文彦博一起走着,打算安慰这位失意好友。
别看他们在朝堂上吵得厉害,实际上私下里关系还是不错的。
比如欧阳修和文彦博,两人既是老乡又是好友,虽然政见有时不同,即便在朝堂上争得不可开交,依旧不影响他们私下里的关系。
临别之时,欧阳修朝文彦博拱手道:“宽夫,今日那小人之言别放在心上,我知道你并不是贪图功劳之人,只是有时候做事操之过急。”
包拯也安慰道:“文公,在青州可以多关注百姓民生。陛下看中你,过两年就回来了!”
文彦博摆了摆手,豁达地说道:“唐阶那小人我早晚收拾他。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如今外放京东路,倒是有时间去见见那位小天才。日后朝廷治理黄河还得仰仗他呢!”
欧阳修有些羡慕的说道:“宽夫到时候路过济州,可要替我向那徐小友要一封墨宝。老夫对他的瘦金体可是眼热的很。”
包拯同样不甘落后:“宽夫,方便的话也替我要一份吧!”
“你们这两个匹夫……”文彦博有些无奈的叹了一口气。
嘉佑帝对文彦博的才能还是极其信任的,前几个月嘉佑帝生病,禁军不稳,还是文彦博临危不惧稳定了朝堂。
即便被贬出汴京几年,文彦博相信很快官家就会将他调回中枢。
文彦博知道这次六塔河计划确实是他自己操之过急了。
想要急功近利地解决黄河水患,没想到差点酿成大祸。
刚刚听了那篇《治黄河九疏》,确实写得很有见地,让人对黄河水文以及治理都有了一个方向。
不过里面也有一些不完美之处,那就是具体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