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相如反而因为待在翰林院,躲过了这场浩劫。
在那场惊心动魄的浩劫之后,整个朝堂仿佛经历了一场狂风暴雨的洗礼。
许多原本占据要职的官员或因处死、或因牵连获罪而落马,一时间众多关键职位都空了出来,使得朝堂的运转出现了不小的问题。
就在这关键时刻,一直忙于处理谋逆的白鹭国皇帝陛下,终于将目光投向了那早已被封存在翰林院深处的司马相如。
说起这位司马相如,他可是当年科举考试中的状元郎,才华横溢自不必说。
而且这些年来,尽管身处翰林院那个看似清闲的地方,但他的工作表现却是相当出色,可谓是兢兢业业、尽职尽责。
当然,也许还有另外一些原因让皇帝选中了他。
比如,司马相如在朝中毫无背景和根基可言,身家清清白白,不会牵扯进复杂的派系斗争之中。
又或者,仅仅只是皇帝一时兴起,觉得此人可用。
不管究竟出于何种缘由,最终皇帝陛下当即直接点名,让司马相如离开翰林院,空降到中书省去担任中书侍郎一职。
要知道,这中书侍郎虽说官阶比不上中书令那般显赫尊贵,但它的重要性却是毋庸置疑的。
作为中书省的核心成员之一,中书侍郎不仅能够时常面圣,更肩负着为皇帝起草诏书的重任。
如此机要之位,向来只有那些深受皇帝信任的臣子才有资格担当。
就这样,原本默默无闻地守着一份闲差度日的司马相如,一夜之间犹如鲤鱼跃龙门一般,成功跻身于皇帝眼前的红人之列,实现了人生的重大跨越。
刹那间,满朝文武全都把目光投向了这个曾经被埋没的状元郎。
不少大员纷纷后悔,没在当初司马相如最落魄时投资他。
如今,人家红极一时,再想把此人拉入帐下,已经晚了。
不过,还是有不少的要员,把注意打到了司马相如身上。
自从皇帝颁布诏令之后,司马相如宅院前的弄堂,天天排满了前来拜访的人。
不少人提着大包小包的礼品,试图和司马相如搭上线。
甚至连司马相如的上司,堂堂中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