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山当年凭借漠北大军南下,迫使已经搞定了上都卜鲁罕皇后集团的弟弟寿山让出皇位。

    从海山的角度来说,上都、大都这两座都城中的大臣都不可靠,因为都和寿山联手过。

    海山只能用自己漠北大军之中的将领大臣们来掌控朝局,并压制皇太弟寿山。

    升官晋爵自然不在话下,各种金钱、土地赏赐更是犹如流水一般。

    偏偏海山这个人吧,他本身推行的“至大新政”就是要全盘蒙古化的,也就是说他对汉地的实际情况一点数没有。

    忽必烈的时候,赏赐给功臣的土地一般都是十顷,或者几十顷。

    一顷地是一百亩,也就是说忽必烈赏赐的土地一般就是一千亩到几千亩。

    但到了海山这个心里没数的皇帝眼里,他一看地图,一拍脑袋。

    朕的大元幅员万里,几十顷地算什么?

    至少一千顷起!

    一千顷是什么概念?

    十万亩!

    也就是说,海山赏赐给一名功臣的土地,就相当于忽必烈赏赐给几十名功臣的土地。

    这样一来,汉地本来就已经不算多的耕地,在海山的慷慨中急速缩水。

    那收上来的粮食田赋等不就更少了吗?

    海山还好大喜功。

    为了表彰自己击溃察合台,灭亡窝阔台的功绩,他在上都、大都两处京师都修建了富丽堂皇的宫殿、园林。

    这一来,国库里本就不多的钱粮就哗哗地流出去,眼见着便要没了。

    好在上天还是给了大元机会的,在财政方面疯狂开倒车的海山只当了四年皇帝就死了。

    寿山上位后,立马就停止了大都、上都修建宫殿园林的浩大工程。

    看着好像是要变好了,但……其实没有。

    道理也很简单。

    寿山也要封赏功臣啊!

    自家哥哥海山一次给了十万亩,寿山如果给个几千亩,像话吗?

    寿山还想让大臣们支持自己废掉和世,立亲儿子硕德八剌为皇太子呢。

    寿山明知道这样的封赏不对,但为了收买人心,他还是捏着鼻子,又十万、几十万地封赏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