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前,他失去了母亲。

    为了大清,他放弃了给母亲守孝丁忧,提前出山组织湘军。

    本以为会很快平叛,功成名就,衣锦还乡,让父亲扬眉吐气,自豪满怀。

    却不想,一路坎坷和失败,人生一次次创下新的低谷时,又听到了父亲的死讯。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

    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曾国华闻讯而至,和曾国藩两兄弟抱头痛哭。

    翌日。

    打点完行装的曾家两兄弟,带着几名随从,跨上骏马。

    一同回归的亲家郭松焘有些担心地低声劝说:

    “曾大人,我能理解你的悲痛。”

    “可朝廷还没批准你就回家奔丧,是否有些不妥啊。”

    “还是先等朝廷批复吧。”

    丁忧制度,是华夏从古至今都有的。

    但历朝对丁忧的规定也有所不同。

    按照大清的规定,官员在接获讣告之后就可立即启程,只需在启程前将讣告命人携带交给上司即可。

    然而,也有特例。

    大清还特意规定:若前线领兵统帅正和敌军作战,不应擅自离开。

    先等候朝廷批复并任命(或者派遣)新的人接替统帅之职,交接军务完毕,方可回家丁忧。

    臣子死个爹娘那是无所谓的,可不能误了大清的军机大事!

    曾国藩,恰好就犯了这条大忌。

    作为亲家兼谋士的郭松焘,就被众人推举出来劝说他。

    弟弟曾国华闻言也有些迟疑,看向曾国藩。

    “大哥,要不我先回去,你再等几天?”

    “九弟应该也很快就从吉安那边出发了,家里有我们两人和二哥操持,没问题的。”

    听到众人的劝说,神情疲惫身体憔悴的曾国藩却摇了摇头,用悲痛而坚定的语气开口道:

    “我身为长子,不能在床榻上送别父母双亲,已经是大不孝。”

    “如今若继续停留军中,更是枉为人子。”

    “你们不必再说了,出发吧。”

    话音落下,曾国藩立刻策马离开。

    郭松焘等人见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