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上工厂的发展,让工厂两条腿齐平,向阳炼钢厂在他的驾驭下,才能迈开大步往前冲,而不是独腿单蹦。
合格的工人,先进的技术,这是一个工厂发展的两要素。
可国家目前规矩如此,退休就退休,可没有返聘这一说。
一个萝卜一个坑,一个工人一个岗,一个岗位传后代,人走岗位在,这才是当前势局。林瑞只是巧立名目,就给硬生生的打破了。
就比如顾长安,本来还没有到退休的年龄,可为了大儿子,他只能把工作岗位转给大儿子,让大儿子顶岗。
大儿子顶岗是顶的工作名额,可不是顾长安的工作岗位。而古长安退休之后,只有退休的待遇,可不能拿工资的,这时候的收入可跟上班时候是天差地别的。
至于这个小儿子以后怎么办?
原阳炼钢厂以后招收工人了,他可以想办法找关系,让小儿子进去当临时工。
可原阳钢铁厂家大业大,职工数千的大厂,里面关系错综复杂,顾长安要是没有一定的关系,还真不一定能进得去,他只是一个七级钳工。
在这个年代,只要当上了工人,那就相当于有了编制,除非犯了很大的错误,否则,工厂都不敢随意开除任意一位工人,铁饭碗,就是这么说的。
可以说就是在工厂里打扫厕所的工人,那都是端着铁饭碗,一辈子都吃国家的,真正的做到了吃喝不愁。
这就是工人在这个年代老大哥的地位保障,那可不仅仅是说说,而是落实到了各个方面的。
这就造成了工作岗位的稀缺,而招收工人的名额,往往又把持在一些上层领导手里,比如林瑞,他从后林队招收来的几个人,还有大姐夫生产队里的工人名额,都是林瑞点头招过来的。
不要说什么以权谋私,时局几乎就是如此。
如果不是刚好趁着大炼钢这股子东风,向阳公社这个炼钢厂根本建不起来,上级也不可能批准,可以说顾明泽他们真正的抓住了这个时局的机会,吃了一波红利,炼钢厂才得以建立起来,这才造就了几百上千的工作岗位。
有人会说,祖国可以大量建设工厂,来增加工作岗位,反正当时的商品奇缺,又不愁卖。可这又牵扯到一个国家统筹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