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载入史册,已经是再清楚不过了,
萧何还是比较佩服张良的。他看着张良那镇定自若的神情,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敬佩之情。再看高要现在的态度,张良显然是赌对了。高要其实根本就不在意到底是在场的众人说了什么,他的心中早就有了一定的计算。他就像是一位高明的棋手,在棋盘上早已布好了局,只是缺少一个率先落子的人。
而张良,恰恰揣摩到了高要的心思。打破了这压抑的沉默。在众人还在犹豫不决的时候,他果断地站了出来,说出了大家心中都在思考却又不敢说出口的话。这不仅需要敏锐的洞察力,更需要莫大的勇气。
因为张良的这一举动,殿内似乎也有了一丝微妙的变化。原本压抑的空气,仿佛变得不再那么沉重,众人也开始思索着应该如何作答,而此时在萧何身边的曹参则是微微触碰了一下萧何,
“你还不说?”
曹参皱着眉头,眼中满是诧异之色。在他的认知里,这种事情正常来说萧何早就会迫不及待地开口表明自己的态度了。
以往遇到类似的状况,萧何总是能迅速地分析局势,然后果断地发表见解。可这一次,萧何却如同老僧入定一般,迟迟没有开口。
曹参在一旁如坐针毡,心里那股子急切劲儿就像火上浇油一般越烧越旺,终于忍不住凑到萧何耳边,压低声音询问了一句。
面对着曹参的急切,萧何神色平静,就好像周遭的一切都无法扰乱他内心的宁静。他微微转头,目光平和地看了曹参一眼,淡定地说道:“急什么,丞相是什么人你还不清楚么?越是这个时候越应该稳得住。”
那语气,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者在教导一个毛躁的晚辈。他心里清楚,在这种关乎南境学术发展走向的重大问题上,必须要深思熟虑,不能轻易表态。每一句话都可能影响到未来的局势,所以要沉得住气,观察各方的反应,再做出最恰当的决策。
这时,一位官员上前一步,恭敬地对着高要拱手说道:“丞相,下官以为,还是应该留下为好。南境富足,那可不是一般的富足啊!放眼望去,田野里庄稼茁壮成长,家家户户的粮仓都满满当当。百姓们人人有衣穿,人人有饭吃,这样的繁荣景象,自然是应当允许更多的学派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