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机,率领楚军奇兵突袭秦军,致使章邯遭遇惨败。诚然,章邯最终确实败于项羽之手,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就完全没有能力与项羽一较高下。若双方能够真正意义上地排兵布阵展开一场生死对决,究竟鹿死谁手恐怕尚难定论。只可惜天不遂人愿,由于当时战场形势瞬息万变且极为复杂,才出现了这样令人意想不到的结果。
在那之后的第二次战败之际,其背后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当时朝廷内部所发生的剧变。赵高对胡亥的统治深感不满,妄图篡权夺位,于是狠心将胡亥置于死地。可当他如愿以偿地除掉胡亥后却惊愕地发现,竟无人愿意听从他的号令。无奈之下,赵高只得另行扶持子婴登上皇位。
此等变故对于章邯而言,产生的影响堪称巨大。此前他一直忠心耿耿地为大秦效力,但此刻却突然要听命于赵高这个宦官。这两者之间的落差简直天壤之别,也正因如此,章邯逐渐丧失了继续征战沙场的斗志和决心。
正是由于这种心态的转变,才有了后续章邯自立为王之事。现今的张良自然无从得知章邯过往的赫赫战功,毕竟章邯真正崭露头角、声名鹊起乃是在原本历史之中的秦末起义之中。在此之前,尽管他具备一定的才能,但在军事作战能力方面尚未展现出超乎常人的强大之处。而在这个世界之中的章邯,虽然参与了平定陈胜吴广起义的事情,不过在进行了一定的压制之后就被调回了咸阳,之后便是直接跟着来到了南境,并没有太多的机会展现出他的实力,
令高要深感忧虑的问题,并非在于自身一方是否具备击败章邯的实力,他真正惧怕的,乃是如韩信、张良这般智勇之士,因对敌人掉以轻心从而致使战局溃败。毕竟,章邯能于这动荡不安的乱世里崭露头角,并成就一番事业,必然有着超乎常人的卓越本领与非凡能耐。
“若按常规情形来看,想要取胜确实困难重重。但现今状况不同,章邯尚不知晓主公已然返回南海郡,此乃绝佳契机。我们不妨暂且退让,空出道路,任由那十万敌军长驱直入至郡城之下。紧接着,派遣我方军队从四面八方将其围困起来,截断他们的粮草补给!”张良毫不犹豫地阐述着自己的计谋。
尽管这个计划听上去甚为精妙,但高要脸上并未显露出多少欣喜之色,反倒是依旧紧蹙双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