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的抉择究竟是什么呢?答案便是——三分天下,并各自称王!这里所说的“王”字,乃是称王之意。索性就将这天底下一分为三,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彼此相互制衡,谁也无法吞并谁。如此一来,各方势力方能确保自身安然无恙,整个天下也能迎来真正的和平与安宁。
从一定意义上讲,那时的韩信所作出的抉择,对于整个天下而言或许是正确的,但对他自身来说却是充满愧疚与遗憾的。刘邦成功地登上了天下共主之位,然而韩信最终仍未能逃脱被铲除的厄运。虽说动手之人乃是原本历史中的吕雉,但若无刘邦的应允和默许,要处置韩信简直是天方夜谭。仅从这一对比便可清晰看出,秦始皇实在是一位极为独特的人物。
若换成其他帝王,待其称帝之后,众多功臣往往难以善终。可秦始皇在位之时,几乎未曾有哪一位功臣命丧于他之手,除非那些人是自寻死路、咎由自取。诸如王翦、王贲、蒙武以及蒙恬等,皆是如此。并非大秦国缺乏崭露头角的优秀将领,实乃秦始皇压根儿就不存在诛杀功臣的习性,更不会因无端的猜疑便肆意挥动那血腥的屠刀。
然而现今的武涉暂且栖身于唐生门下充当门客,自然那是理应为唐生出谋献策。在原本的那段历史进程当中,项梁揭竿而起发动起义之后,武涉毫不犹豫地径直前往投靠了项梁,并自此以后始终追随着项羽。
但当下的局势已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项梁不幸殒命,武涉因而未能在第一时间赶赴投奔项羽。要知道,项梁与项羽二人在秦末时期所拥有的威望有着很大的差距。倘若项梁仍然健在,那么他所能产生的影响力必定会更为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