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要综合考虑了年龄、军功、日常表现以及家庭状况等因素,以此为依据对部队进行精简。对于那些被精简的士兵,高要并未让他们失去生计。相反,他承诺提供良田,并减免各种税款,帮助他们迅速过上富足的生活。这样一来,不仅解决了士兵们的后顾之忧,也使得南境各地的生产力得以恢复正常水平。
这并不意味着南境的战斗力会受到影响。事实上,通过这次精简,南境军队的战斗力反而有所提升。由于留下的都是精锐士兵,他们的战斗素质更高,作战能力更强。同时,高要还加强了军事训练,提高了军队的整体素质。这样一来,南境的军事实力不仅没有削弱,反而更加强大。
“好!陈胜、吴广起义的事情我想各位都有所了解,他们可是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样振聋发聩的口号啊!而且,这股起义之风绝不会如此轻易地结束。据我们的探子回报,如今天下各郡都有响应起义的迹象,起义的范围只会越来越大。多余的话我也不再多说了,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南境随时都可能面临兵临城下的危机。在此,我要郑重警告你们,若有人畏战怯战,定斩不饶!”
高要的声音如同洪钟一般,回荡在营帐之内,每个人都感受到了沉重的压力。与此同时,他们心中也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兴奋之情。尽管高要从未明确表达过他的野心,但大家都是聪明之人,从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来看,再加上当今乱世的降临,未来的高要要么成为权倾天下的重臣,要么登上王位,称雄天下,这几乎已是毋庸置疑之事。谁不想趁机建功立业呢?
此时曹参首先挺身而出,迎合高要的话语:“末将愿为主公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随着曹参的话音刚落,其他将领们也纷纷响应,齐声高呼,“末将愿为主公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末将愿为主公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一时间,营帐内充满了忠诚和决心的呼声。这些将领们深知,跟随高要可能会面临巨大的风险,但也意味着无限的机遇和荣耀。
“曹参!”
“末将在!”
“接下来你需要将侧重点放在巴郡、蜀郡两地,随时做好出兵平叛的准备,并且领兵十万驻守在此地。记住,有两点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