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高的人,说话的时候更多需要的认同感,只是高要刚才的犹疑已经有了,强行不说明白只会让李寿心存芥蒂,现在的高要已经将李寿的大致性格摸清楚了七八成,
“哈哈哈哈所言不错,不过这次的事情也算是机缘巧合,我也不妨跟你直说,我马上就要继任泗水郡都尉了”
“恭喜大人”
“别急着恭喜,我升任都尉,这部都尉的位置便空了下来,我有意想要推荐你为部都尉,不过你在军中的资历还不够,正好郡守大人现在也正在为徭役的事情而犯愁,这才有了这件事情”
“多谢大人的培养,高要感激不尽,必然为大人马首是瞻”
“好了,不必如此,历年来佂徭役的时候,中间总是有大量的徭役会逃跑,郡守大人特意从上面请了权限,由泗水郡负出人负责押送徭役上路,最后不问过程只看结果,人数越多,你的功劳就越大,明白了么?”
听到了这话的高要稍微一琢磨便已经明白了李寿的意思,说白了,这就是在为了政绩了,大秦的徭役不得民心是的确存在的,又是修建秦始皇陵,又是修建万里长城,动辄就是几十万的农夫,在大秦的视角上来看,的确是无可厚非,毕竟是作为战胜国来说,没有直接将所有人都设置为奴籍就已经非常仁慈了,
而且秦始皇对于这些徭役实际上也是有着相应的政策来对待的,年级大的,年级幼小的,还有年级幼小的人都可以免除徭役,并且徭役也是管饭的,并没有很多人眼中那么不人道,真正导致了民怨沸腾是各地执行的人员而已,
包括实际上施工的人也同样在其中贪墨了不少钱粮,这些贪污的钱粮缺口从哪里来,自然就是从这些徭役的口粮之中省出来,时间一长各地的徭役开始大量的死亡,又要体力劳动,又吃不饱饭,死亡人数增加,工程被懈怠,又要再次发布徭役,如此循环往复才是导致了这个时候一旦出现徭役,各地的徭役都有大范围逃跑的情况,
在普通的百姓眼中参加徭役基本上就跟送死挂钩了,既然如此又怎么可能会有人愿意直接去死,还不如逃跑说不定还能够活下来,不过这逃跑的人数一多自然也就导致了,各地负责的郡守都是要担责的,毕竟一旦没有了徭役不就等于是你这个郡守没有做事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