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成了问题 。
从清河考察回去后,李君辉把清河所有国营企业的领导都召集到海淀区政府办公室开会。
他满怀期待,眼神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希望众人能够群策群力,共同研究出一个解决当前企业困境的好办法,让这些企业能够扭亏为盈,重新走上正常经营的轨道 。
然而,会议一开始就变了味。
众人纷纷诉苦,你一言我一语,都说不是自己不想改革,也不是不想升级产品、更新设备,可关键问题是没钱。
每天生产出来的产品卖不出去,积压在仓库里占用资金,企业运营举步维艰,连最基本的工人工资都发不起了 。
这些领导一个个都想要 政府帮他们解决困难 ,给他们钱 ,让他们去买新机器 ,更新厂里的老旧设备。
这场原本旨在解决问题的会议,刚一开始便成了一场诉苦大会。
每个企业都在诉说自己的难处,无一不是想要得到支持,希望国家拨款,会议室里满是消极的抱怨声 。
直到散会,这场会议也没能得出任何实质性的结果,好办法更是没找到一个。
会议已经散了好久了,李君辉依旧坐在会议桌前,眉头紧锁,深深地皱成了一个“川”字,望着空荡荡的会议室,陷入了沉思,接下来究竟该如何破局,成了摆在他面前的一道难题 。
改革,改革,国家一直在大力提倡改革 。
清河这些企业,不动大手术是根本不行了 。
可是想要改革,又该怎么入手呢 ?怎么样才能把这些服装厂扭亏为盈,让他们能够正常地经营下去呢 ?
思来想去,李君辉始终没有好的办法。
最后他想到了上河村的那几个厂子,那些厂子为什么能够经营得那么好呢 ?不但畅销国内,更是远销海外,为国家出口创汇 。
要论条件 ,论得到的支持,论渠道 ,上河村那些村办企业肯定比不过国营大厂 。
可为什么上河村家具厂、木材加工厂、竹编厂、罐头厂,他们的生产设备可以进行升级换代 ,而这些国营企业却没钱升级换代呢 ?
上河村那些企业里面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