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页已经泛黄,仿佛在诉说着被反复翻阅的历史;有的被密密麻麻的笔记所覆盖,那些笔记如同灵动的小蝌蚪,在书页间穿梭游弋。
编辑随意翻开一本,只见上面密密麻麻的字迹仿佛蚂蚁行军般整齐排列,详细的图表犹如精密的地图,清晰地记录着李有福对粮种培育的独特思考和反复实验的数据,每一个数字、每一个符号都像是他智慧的结晶,闪耀着探索的光芒。
光凭这些书籍 ,可不能够让那编辑相信。
孟编辑 微笑着对李有福问道 :“李有福同学, 你看了这么多培育良种的书 ,你试验,培育良种的地方在哪里呀?”
“孟老师,我用作培育试验良种的试验田在上河村我 老家的乡下院子里面。”
“哦, 那我可以去参观一下吗, 李有福同学?”
“可以, 孟老师 ,我带你去吧!”
接着,孟编辑又跟随李有福的脚步,来到了他在乡下的老家院子。
在院子的角落里,有一小片被精心呵护的试验田,那是李有福的秘密花园。
一小片嫩绿的作物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编辑展示着李有福的辛勤付出与执着追求。
它们像是一群忠诚的卫士,守护着李有福的科研梦想。
孟编辑看着院子中的一排排棉花植株,现在嫁接的时间很短 ,还能够清晰地看到这些棉花植株是由两株三株四株甚至五株嫁接在一起的。
李有福还向孟编辑介绍了另一排 两种植株的嫁接情况。
“孟编辑,这长得高的就是木棉树的 幼苗,小的就是棉花幼苗。”
“这个就是你想要培育成棉花树的实验吗?”
对,而且孟编辑, 我还在山里面找了好几株成年的木棉树,准备等到春天的时候去用棉花植株给它们嫁接 试验,看看它们能不能生长在一起 ,看看木棉树能不能长出棉花?”
编辑被眼前这一幕深深震撼了,他的心中犹如掀起了一场思想的风暴,久久无法平静。
回去后,他怀着对李有福的敬佩之情,如实撰写了一份详细的调查报告,那报告中的每一个字都倾注了他的真诚与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