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景区,脚下的石板路坑洼不平,路边的指示牌歪歪斜斜,有的还掉了漆。
周欢心里微微叹气,这么好的自然风光,竟然开发成了这样,实在是太可惜了!
他们沿着蜿蜒的小路前行,山谷间清泉潺潺,鸟鸣婉转,可周欢却留意到,溪边的防护栏好多地方断了,存在安全隐患。
再往前走,到了一处观景台,本来这儿应该是个视野绝佳的地方,却被周围杂乱生长的树木遮挡了大半。
周欢转身问负责人:“你们这儿平时的游客多吗?”
负责人挠了挠头,有些尴尬的说道:“周末、节假日能来个几百人,平时就更少了,好多人来了一次就不想再来,说配套跟不上,玩着不尽兴。”
周欢点点头,掏出本子把问题一一记下,还让随行的摄影师多角度拍照,留存资料。
从灵秀谷出来,已经过了晌午,周欢一行在路边小店简单吃了碗面,就又奔赴下一站——古窑村。
这个村子有上百年的制陶历史,传统的陶艺传承至今,甚至还被列入了非文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车子刚进村口,周欢就看到家家户户门口都摆放着形态各异的陶器,只是大多数都蒙着一层灰。
周欢走进一家院子,一位老师傅正坐在转盘前,双手熟练地塑形,看到有人进来,也没停下手中动作。
周欢轻声问道:“老师傅,您这手艺看着厉害啊,生意咋样?”
老师傅抬头瞥了一眼,闷声说道:“以前还行,现在村里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没人愿意学这手艺,来买陶器的游客也少,挣不了几个钱。”
周欢拿起一个精致的陶碗,仔细端详,心中感慨,这么好的文化遗产,要是就这么没落了,实在是个罪过。
在村里转了一圈,周欢发现,除了几家还坚守的手工作坊,很多和陶艺相关的老房子都闲置破败了,有的屋顶都塌了一角。
村里的道路狭窄,卫生状况也不佳,游客来了别说体验陶艺制作,连走路都得小心翼翼。
随后,周欢来到村支部委员会,召集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开了个短会,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倒出了一肚子苦水,也提出了一些期望,周欢都认真听着,本子上记得密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