嗦,犹豫半天,不知道取哪一卷,最后闭眼随便抓。
童渊也不意外,没人能在此四卷竹简前保持平常心。
李悠小心翼翼捧起竹简,平摊于长案,足有 5 米长,一米宽。
缓缓打开,八个大字:“内修文德,外治武备。”
后面是密密麻麻的小字,开篇一问一答:“黄帝刑德,可以百胜,有之乎?”
尉缭子对曰:“刑以伐之,德以守之,非所谓天官时日阴阳向背也。”
李悠心脏怦怦直跳,这是尉圣尉缭子的传承,后世可没有,有也只是残缺不全。
历史变迁和传承过程中各种因素,都不能确定是否完全保留了尉缭子最初的思想和内容。
李悠深呼吸一口气,平复心情,快速阅览一遍,优先牢记在心,之后再慢慢理解。
尉缭子的主张思想是,强调农战,富国强兵。他认为“土广而任,则国富,民众而治,则国治。”
如此才能威制天下,这不是藏富于民吗?
在文武的关系上又提出“兵者,以武为枝干,文为根基,武为表,文为里”。
看的李悠咋舌不已,这是军事从属于政治。
“权敌审将而后举兵,先料敌而后动”,情报战。
孙子兵法也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李悠越看越有意思,那感觉就像在一本旷世巨作上看到,与自己认知的观点刚好契合。
你认同的观点,他也认同,还加以阐述证明,而你作为后来人,甚至能够进一步发展和补充,一种自我价值体现的满足感,真的很让人着迷。
李悠很想跑过去见尉缭子一面,把新的想法通通告诉他。
难怪古人常说“士为知己者死”,李悠稍微一想,内心热血就开始沸腾。
不知不觉,竹简已经到了末尾,李悠左右翻看,确实没有了。
一种怅然若失油然而生,这的确是残卷,有那么一瞬间,李悠很想去抄了各大世家的书库,这样肯定能补全。
“奇谋寻未见,妙略梦中求。长叹传承断,空怀敬意悠。”
念完,偷偷看了看便宜师兄,连声长叹!!
童渊撇撇嘴:“你小子别说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