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台都炸了,戚继光怎么可能继续留在平海卫,等着被大批倭寇包围吗?炮台爆炸之后,他就带着青云等人出了那间所谓的安全室,离开平海卫了。
等到户次道雪得到消息,皇叔亲王殿下早就离开卫所,走没影了。来的时候仿佛从天而降,走的时候也是悄无声息。真可谓是来无影去无踪,神龙见首不见尾。
只是皇叔亲王殿下来这一趟,平海卫炮台上的大炮成了摆设,倭寇当中再也没有懂技术的炮手,可以安全使用这些大炮,用来和明军作战了。
户次道雪恼怒至极,把一肚子邪火,都发到了被俘的百姓身上。又有上百名无辜群众被残忍杀害,多名女性惨遭侮辱。
戚继光回到部队,马上调兵遣将,准备发起平海卫战役。他和谭纶、俞大猷、刘显,商讨发起总攻的时间。
有谭纶担任战役总指挥,俞大猷担任水军指挥官,从浙江福建各卫所调集战船,由海上进攻平海卫。戚继光的戚家军、刘显的广东军,则从陆地上兵分两路攻打平海卫!
俞大猷提议,为了防止倭寇从海上逃走,应该在平海卫周围的海面上栽下拦截桩!倭寇若是乘船逃走的话,一旦撞到拦截桩上,轻则翻船、重则船毁人亡。
这是几个人召开站前军事会议时候,俞大猷提出的建议。戚继光听了只觉得荒唐可笑。谭纶两眼发直,刘显目瞪口呆。显然这三位都没想到俞大猷能提出这样的主意。
“俞总兵,”谭纶、刘显都不说话,戚继光实在忍不住,问俞大猷,“你这妙计是从哪里得来的?”
俞大猷翻眼皮看他一眼,“这是俞某从古人写的一本兵书上看到的。”
“哪本兵书?”
“名字记不得了。怎么?戚总兵认为这办法不好吗?你有什么奇谋良策,请讲当面。俞某洗耳恭听。”
“奇谋良策不敢当。”戚继光并不打算放过,“我只是好奇,哪本兵书上会有这样的妙计。我军大小战船相加,如果没算错的话,应该有将近五十艘!”
“平海卫的倭寇倒是也有几十艘船,但倭寇船均是小型船。火炮威力也比我军战舰差得远。两军进行海上作战,我军舰队占有绝对优势。俞总兵又何必劳人费时,在海里栽什么拦截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