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东红和徐雨萌走的很近,而且根据自己到中南以后的接触来看,赵立春感觉孙东红有点“轴”,认死理儿,这种人是最麻烦的。
从本质上来说,赵立春并不喜欢和孙东红这种性格的人打交道,但现在没办法,谁叫省委党校出了那档子事情呢!
这个电话必须要打。
“东红书记吗?我是赵立春。”
赵立春的语气还算平和。
“是赵书记啊,有什么指示?”
孙东红的语气不卑不亢,没有刻意的奉迎。
都是写聊斋故事的人,孙东红早就猜出了赵立春打电话过来的意思。
赵立春只好把党校发生的事说了一遍,然后说:“东红书记,这件事可大可小,如果纪委再介入的话,势必会弄得满城风雨,不但影响我们中南省的形象,更影响到我们中南省委的形象,我看这件事就这样子了,冷处理。”
孙东红听到对赵立春的话,一点都不认同,提醒说:
“书记,我理解您想维护中南省和省委形象的苦心,可这事儿要是冷处理,危害极大啊!纪委的职责就是维护党纪,监督党员干部的行为。党校学员出了这么严重的事,私自外出喝酒致人死亡,还有聚众淫乱的,这已经严重违反了党纪国法。”
他稍作停顿,加重了语气:“若不严肃处理,怎么向全省的党员干部交代?又怎么能让百姓信服?这会让大家觉得犯了错也能轻易被掩盖,长此以往,党纪威严何在?干部队伍的风气必然会一落千丈,以后谁还会把纪律当回事?而且,纸包不住火,这种事一旦被曝光,干部群众都会失去对我们的信任崩,中南省的形象和省委的公信力才是真的受损,到那时,我们面临的危机可就更难以挽回了。”
孙东红知道,书记与其说是在护犊子,不如说是在护他自己的脸面。
可脸不是这么要的。
有些时候承认错误反而更是维护自己的尊严!
赵立春一听这话,脸色瞬间阴沉下来,语气也变得尖锐,几乎是对着电话吼道:
“孙东红同志!你别在这危言耸听!我当省委书记这么多年,什么场面没见过,还用不着你来教我怎么做!冷处理怎么了?这是权衡利弊后的决定,是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