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陈鸳55(汉武皇后)
这些贤良都是何许人也,太皇太后都有所耳闻,只是隐而不发。她虽年老目盲,又深居后宫,但耳目灵通。
直到刘彻将儒者董仲舒奉为座上宾,太皇太后当机立断,授意丞相卫绾上了奏折,言明所举贤良皆是乱国政者,请皆退。
刘彻兴起的这场贤良策试,针对的不是旁的,正是大汉奉行了七十余年的黄老之学。
此时她还健在,又怎能容许刘彻这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乱来。
大汉因为黄老之学而兴盛,可见此道最合宜。刘彻才刚登基,就想动摇国本。
刘彻看了奏章,便知道背后反对之人是谁,脸色顿时变得难看起来。
陈鸳今日不曾进宫,不知道又去谁的府上玩儿了。她并非日日都会进宫来。
刘彻思考了一个晚上,即便满心不甘,还是批准了奏章,将百余人都罢退了,只留下了董仲舒、严助、公孙弘等三人。
太皇太后看孙儿还算听话懂事,不再瞎折腾,也就没有再深究。
她对来看望她的陈鸳叮嘱道:“彻儿年轻气盛,太过天真。此番想必受了挫折,心中不高兴。阿娇,你替外大母去看看他。”
打一巴掌再给个甜枣,太皇太后也颇懂的驯兽之道。何况阿娇若是愿意和离嫁给彻儿,是亲上加亲的事,对她和馆陶都好。太皇太后其实乐见其成。
馆陶是她的大女儿,刘武是小儿子,都是她最疼爱的孩子。后来刘武没了、刘启驾崩,她便只有这个女儿了。
于是刘彻正在烦闷之际,便听到了心上人活泼明媚如春天的声音,立即抬起了头——“彻儿,你在哪儿呢?我来看你!”
陈鸳笑着走进来,坐到了他的身边,关切地问道:“彻儿,你是不是心情不好?”
刘彻正在写的东西收了起来,自然地靠在她的肩上,黑漆漆的眼睛在洁白的脸庞上显得幽深,“谁说我心情不好?”
陈鸳想也不想地说:“外大母说的啊,你这次选的都不是什么好人,以后你就会分辨了。”
刘彻从善如流地点了点头,握住了她的手,故作低落地说:“确实不好,要姊姊陪我才会好。下一次姊姊还支持我吗——